黃雅琴原本在電子業上班,每天的生活就是上班、下班、照顧小孩,五年前,偶然看到電視上有人在做紙黏土,喚醒了她從小就有的藝術夢,於是她辭去工作,跑到台北找老師學做捏塑,把一般人兩年的課程濃縮到六個月,考到講師證照後,還開了一間捏塑教室,教學之外,也幫助大人、小孩開發自己的藝術潛能、分享快樂、也一起圓夢。

玩起紙黏土,連好動的小男生,都肯靜下心,好好坐著學習。

[捏塑老師
黃雅琴]
比較小的小孩子,有的幼稚園的,他坐著這樣捏,捏完一個可能要十分鐘,他也沒有動,就慢慢的一直訓練他們,五分鐘啦、十分鐘,訓練他做事情比較專注。



即使一樣是做兔子,每個人都賦予兔子不同的形態和個性。



[學生
洪琦喬]
(你最喜歡做什麼),兔子,(為什麼最喜歡做兔子),因為第一次就做兔子。

[學生
謝宛錡]
這是兔子,(還有呢),這是鯨魚,(那你喜歡來這邊嗎),喜歡,(為什麼),因為可以做很多作品。

老師最喜歡這旁邊放一支小小的給牠當髮夾,那你自己決定好不好,老師可以那麼大支嗎,可以啊,我要做一支在手上,二支在地板上,好,可以啊。

[捏塑老師
黃雅琴]
我覺得他們來得到快樂最重要,來這裡,把他自己的,也許是心裡不愉快的事情,(可能)在學校考試考不好啦,或是說在家裡心情不好,來我這裡可以抒發心情,來這裡做東西,大家快快樂樂,像一家人,我覺得這就是我的教室,我最想給大家的空間。

就像玩扮家家酒一樣,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天馬行空,創意無限。

[學生
丁泳瑋]
(為什麼喜歡玩黏土),因為它有很多變化。

[學生
符文綾]
(最快樂的是什麼),做黏土的時候,(為什麼是做黏土的時候),因為我喜歡自己動手做。



講到捏塑就發自內心的感到快樂,其實醉心於捏塑天地中是這五年的事情而已,原本在電子業上班的黃雅琴,因為當時經濟不景氣,怕被裁員,也因為自己從小就喜愛藝術,為了圓夢,於是她開始轉換跑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捏塑老師
黃雅琴]
有一次在電視上看到,捏這個土可以和小孩一起玩,很好的樣子,我就去找台北的一個老師(向他)學,學了之後我自己覺得,做這個,真的很小孩天天在一起,真的很快樂



於是她每個星期有三、四天,特地從楊梅到台北找老師學習,把人家二年的課程濃縮成六個月來學習,有的人也許需要七、八年的時間,才考得到的捏塑講師證照,她半年就拿到了,也開了這家捏塑教室。



黃雅琴說,每當手裡握著一塊黏土時,思緒就會跟著飛呀飛的,生活中的每樣東西都可以是她的創作題材。

[捏塑老師
黃雅琴]
很多我也是推環保再利用,像這個裡面的圓筒,這一看就知道是衛生紙捲,很多東西我就用再生的,這人偶的下面是,家裡有時候(東西)吃完剩下紙杯,就拿來做,這也有黏土,這就是我們,我們聖誕節用完的東西。

黃雅琴也教一些身心障礙的小朋友,透過藝術治療,幫助小朋友發現自己的潛能和興趣。

[捏塑老師
黃雅琴]
像這盆花,是我教室裡面的一個小朋友,他的手不是很好,他有一些遲緩,不知道說學了一年以來,他那天來做花的時候,我看到他做出這盆花,其實我很感動,他從不會到可以做出這一盆花,我覺得這就是給老師最大的信心,支持我再繼續教下去

紙黏土可塑性強,透過揉、壓、搓後,展現萬種風情,可以是很生活的面紙盒、相框、鏡子等等,也可以是漂亮的藝術品,平凡無奇的黏土,滿足人的無限想像。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范群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