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愛不愛吃,相信大部分的人都吃過豆芽菜。但是這種很普遍小小的蔬菜,你對它的了解有多少呢?位在苗栗獅潭鄉的山裡面,就有一間農場專門生產各種豆芽。而為了讓乾淨成為第一目標,主人還自己跑到山上,引用明德水庫上游的泉水來灌溉豆芽。如今他們已經能夠研究出好多新豆芽,要讓大家認識更多不同豆芽菜!位在台三線上的苗栗獅潭鄉,是一個標準的客家農業鄉鎮,在人口不斷外移情況下,精緻農業的發展變成這裡最重要的方向。從大馬路轉進山區沿著蜿蜒產業道路而上,越來越偏僻幾乎快要沒有路的同時,卻有一個規模不大但非常專業的豆芽農場在這裡。


在獅潭山裡的這裡就跟台灣許多鄉下一樣,看起來不怎麼起眼 很普通,不過在這裡面有一個很特別的農場,它不但每天有新鮮的豆芽生產,最主要它經過研發以後現在有超過二十以上的豆芽了。

就在仙山底下的農場,整年被雲霧環繞,氣候和環境都非常宜人,因此超過二十種的豆芽在這裡慢慢被培育 新鮮生產。 

不過,同一個農場要種出二十種豆芽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因為品質好的有機豆芽,除了要天天觀察仔細照顧,豆芽跟豆苗的培育也有很多技術在裡面。

[豆芽農場主人
邱國禎]
豆芽就用水耕的方式,豆苗就用土耕的方式用泥種,豆芽就不可以見光,你如果見光下去口感就會不好就不好吃 就硬掉了,芽類要(生長)五到七天,五到七天這時間我們種下去,就不可以進去(栽培室)看了,看了它就見光就會光合作用,光合作用 口感就變了,口感變了就不好吃了。

不同於豆苗需要陽光日照,豆芽越沒有光線長得越漂亮,而一般人最常吃到的豆芽菜,其實就是這種黃豆芽,和另外這種很多人喜歡生吃的苜蓿芽,但因為豆芽品種太多,不是專家可能也不太知道,像農場裡目前生產的,包括花生芽 蠶豆芽青仁黑豆芽 綠花椰菜芽等,二十種都在裡面,尤其花生芽和綠花椰菜芽這兩種很罕見的豆芽,更是農場感到驕傲的研發。

[豆芽農場主人
邱國禎]
花生芽 現在目前台灣是沒有人在栽培這個,花生芽難度很高因為它有黃麴毒素的存在,如果沒有種好它的黃麴毒素就很高就不可以,還有一個比較特殊就是花椰菜芽,花椰菜芽它就是我們的綠花椰菜,外面吃的花椰菜的種子來種的 ,它算十字花科,十字花科東西,大部分我們講的它可以去抗癌,我們也不是說抗癌只是說它對食療是很有效果的。

成功培育的花生芽價值很高,包括白藜蘆醇 蛋白質 維生素E 鐵通通都有,至於綠花椰菜芽裡頭的抗氧化物質,更是成菜的20到100倍,主要成份有維生素C β胡蘿蔔素鈣 鉀這些,不但如此,這個維生素非常多的蠶豆芽,有豐富植物黑色素的青仁黑豆芽,還有這個淡淡香味屬於古老藥材的葫蘆巴豆芽,都是這座農場的驕傲產品。

栽培新品種很厲害,除了主人要有心,獅潭獨特的地形和環境也幫忙不少。

[獅潭鄉代會主席
謝添壽]
因為(獅潭)它是南北向,受到這地震帶的影響所以它的造山運動,水(流)是像這北勢溪的水,它是流向北邊,南山村的水是流向南邊,所以它是南風進得來北風也進得來,這種地形是非常特殊,這地理環境來講相當特殊,所以才適合延伸出高價的植物。

好環境是條件之一,不過生產乾淨的豆芽更重要,幾乎都可以生吃的豆芽,從冷藏栽培到人工採收絲毫不能大意,尤其清洗過程,不只要衛生還要快。

[豆芽農場員工
黃玉雪]
洗這小黃豆要輕輕的攪一攪,讓它洗下去才會乾淨,我們要吃的時候(才)不會有殼,要洗很多遍因為這要生吃的東西,這樣看起來就很乾淨,那個殼就不會我們要吃的時候又要洗很多遍,要洗快一點,不可以太久在外面會綠掉 品質就不好了,就會變比較硬,剛好就洗一洗,冰起來就比較軟,炒起來比較好吃很甜。

非常需要水卻不能讓豆芽泡水,清豆芽跟洗栽培器具,是農場裡每天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是看清楚一點,翻滾豆芽的水怎麼會這麼乾淨。


想要將豆芽種到最好,要是只利用地下水或自來水當然是不夠乾淨,所以這邊的農民在非常重視水源的情況下,他們還專程來到山上找這最好的水源,接著將它引到山下去來灌溉自己的豆芽。

為了要用最乾淨的水來灌溉豆芽,農場主人費盡千辛萬苦,特地從獅潭仙山配合相關單位一起引水,把純淨的山泉水利用水管送下山,而且為了維護水源,經常上山檢查成為他必要的工作,因為他認為,只有掌握好的水質才能保證豆芽的品質。

既然強調水是豆芽好壞的關鍵,用純淨的泉水還不夠,這套價格不低,專門拿來過濾 殺菌的淨水設備,也是農場的重要武器。

[豆芽農場主人
邱國禎]
過濾好以後,我們還用紫外線殺菌,殺菌水到這紫外線的時候,我們又還有一道叫做臭氧殺菌,兩道(過濾)下去我們生菌數就不會那麼高,因為我們要給人生吃的東西生菌數一定不能超過標準。

如果以為只有好水就能種出好豆芽,那就太小看這個山裡面精緻化生產的農作物。因為好吃的豆芽必須全程保持冷藏,因此農場都會將採收清洗過的豆芽,用冰塊加水再過濾,如此一來,不但保持原味也能保持口感。

[豆芽農場員工
邱正光]
它(豆芽)會太長,用冰水比較不會太長,現在浸泡好放進冰箱,冰箱放好我就送到店家裡面,客人吃到會很好吃。

離開城市回到家鄉幫忙家裡生產豆芽,現在也很懂栽種技術的邱正光,平常除了送貨,照顧起這些嬌貴的豆芽比爸爸還要認真,即使大太陽底下已經滿頭大汗也不嫌苦,因為他說,學習當農夫的過程中,每次只要看到農作物成長, 就是辛苦過後最大的快樂。

[豆芽農場員工
邱正光]
很有成就感啦,因為它從小小的(豆芽)很小就看著它長大, 是很有成就感,而且比人還要難照顧,因為它就是也不能太熱也不能太冷,因為你太熱的話,它就會在很短的時候豆子就發黑了,就是會壞掉,太冷的話就長不起來(栽種期)就會時間變得很長,對所以就是它比人還要難照顧,(比小孩子還要難照顧)對啊 就看到它長大的時候,就很有成就感可以收成了。

接收爸爸的經驗努力投入生產,邱正光還發揮創意,把農場裡最多的豆子變成藝術,這一幅幅掛在休息區的豆畫就是來自他的創作。雖然全家有志一同,但既然要跟別人做出不一樣的農產,這種強調完全不用農藥,只靠細心照顧和純淨水質的豆芽,想豐收其實也很不簡單,因為技術上仍然有許多考驗。

[豆芽農場主人
邱國禎]
我們種這個就很怕 叫做菌,這個菌要怎樣去處理,這就是一個大問題,因為你菌看不到,你看得到還能用打的可以,菌滿山都是菌,這菌,第一 我們不能用化學的藥去控制,我們就用曬不然就用煮,不然就用臭氧去打,比如說,我們的泡臭氧機就打進去,它的水就(把)菌殺掉了,這樣的方式去種才有辦法。

利用各種機器和人工栽培就是希望克服可能的問題,把每一種豆芽種到最好,只是因為成本高,眼前這些剛剛清洗完看起來新鮮可口的豆芽,要如何把它比較高的價格,讓市場接受也是難題。

跟弟弟一起回來幫忙的姐姐,這時候改變了過去傳統被動方式,除了網路市場,未來也希望遊客走進農場,面對面解釋,健康的豆芽為什麼價格會比較高。

[豆芽農場員工
邱茹萍]
種豆芽菜的技術並不像外面想的那樣,只要放水讓它長大就好,因為我們的芽菜是很嬌嫩的,有機的並不像外面一般市面上的芽菜,它長得不太一樣,然後而且我們所種的技術跟我們所引用的水源,是不一樣的,所以相對的,我們的價錢會比較高,因為背後的成本很多,可是一般客人他們可能就會覺得,一樣都是有機,為什麼你們的會比較不一樣,我們必須去說服客人了解這一個層面。

傳統經驗再加第二代創新行銷,擁有這麼多可愛豆芽的同時,另一邊陽光下,同樣用精緻栽培一片片綠油油的小豆苗,也是他們辛苦多年後,好不容易出現的成果。雖然位處偏遠,但這座豆芽小農場,利用獅潭優良好環境加上努力,現在不只為自己打出名聲,也讓原本不起眼的小蔬菜被更多人注意到了。

採訪/撰述 謝佳凌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