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如何紓壓成了重要課題。目前有不少醫療機構結合了園藝治療,讓某些病友除了例行性療程,還能有不同的輔助療法做選擇。透過各種植物去刺激人體五感、改善情緒、活動力等等問題。另外更有醫院的安寧病房導入VR新科技,幫助末期病人不受限制,把心靈沉浸在大自然裡。記者涂至伶跟陳靖維的報導。
好,各位同學早安,早安,那今天很特別喔,今天我們要來做這個,綠豆的拼貼畫。
桌上擺了各種顏色的豆類,桃園教養院的院生們大家好奇的拿起豆子仔細看看外觀和顏色,這堂園藝課結合美術課程,要利用豆子來創作。
然後呢,等一下藉由你桌上的,桌上的豆子來創作。
透過園藝治療課程,對這群心智障礙的院生來講,對情緒安定有一定的幫助。
桃園教養院教保員
潘麗華(左)
就是有一些比較多情緒的孩子,像有時候有時候會不小心說錯話啦,或是別人跟他爭吵,他其實很會容易生氣,那我透過這個課程設計,就比如說,其實園藝很多元化,他其實就是生命照顧生命,用自己的,用自己自己也是一個活體,然後我們就是去照顧植物。
豆子拼貼畫的過程中,還能學習配色技巧及使用到精細動作,讓手部動作不會太快退化,這裡是桃園教養院,主要服務18歲以上的成人心智障礙者。
桃園教養院教保組長
周鈺涵(左)
我們好像沒有一個地方,可以休閒的地方,就喝下午茶的地方,然後我就是靈機一動,就是跟班上同學,就是住民一起翻土,然後,把它變成現在的樣子。
你幫我看有沒有雜草,幫我拔一下,你可以看一下,雜草。
在這小花園是院生們放鬆心情的小天地,他們協助照顧,而植物的生長過程展現的生命變化,也讓院生更了解生命。
聲音來源
桃園教養院教保員
潘麗華(左)
但從小小的種子一直到苗,然後就是到這樣子,讓他們知道說, 這個是植物的一個生命的過程,所以我們也讓他知道說,他們也是從小寶寶開始然後一直到這麼大這樣子。
院生 小貞(左)
桃園教養院教保員 潘麗華(右)
喜歡,喜歡摸這些東西是不是,喜歡這樣貼貼,貼貼的這樣子是不是,喜歡,黏東西對不對,對。
桃園教養院教保員
潘麗華(右)
他其實他那個精細動作很好,這是他做的,所以他喜歡黏黏貼貼
院生 小真
桃園教養院教保員 潘麗華(右)
像我們那個,那個兩邊的花園都是你澆的,對不對,對,那你每天澆水,你會不會覺得它們有長大,會,會喔,喜歡對不對,對。
茉莉花、杭菊呀,然後這是芳香萬壽菊,現在在叫的是喜鵲。
放眼望去,有各式各樣的花花草草、樹木、雜草,這裡是新北市亞東醫院安寧病房專屬的空中花園。希望透過人五感的刺激,放鬆身心。
亞東醫院諮商心理師
林欣怡(左)
(跟)大家想像,就是種得美輪美奐的花園有一點點不一樣,這是我們特別的一些考量,所以當然有些人會說,好像看起來很多雜草,其實我們也是希望大家可以欣賞這些雜草,那甚至它有一些草也是有它的功用。
諮商心理師林欣怡跟我們分享到,曾經有一位頭頸癌的阿伯,沒辦法說話,長時間都在處理傷口,非常辛苦,在一次的談話中,諮商師發現他有園藝的專長,便邀請他到花園走走。
亞東醫院諮商心理師
林欣怡(左)
那他出來,我們每天就是1個小時,他就拿著他的寫字板,那像這個他就跟我說,應該有一些要鋸掉了,有些生病了,以前真的就是這樣光禿禿的,那現在是因為換季,自從他照顧之後,就會開花、長葉子啊,開花,然後接下來鋸下來的這個還可以再繼續插枝。
進到花園裡,不僅轉移了阿伯的注意力,也讓他生活有了不同的重心。
亞東醫院諮商心理師
林欣怡(左)
那像他的話就是,雖然他體力不好,可是他可以教導我,怎麼去照顧這些植物,怎麼樣去修剪,那我覺得這個對他來講,他後來是跟我說,他覺得他還可以幫助我們這些是很有意義的。
就是說我們會讓他戴上,然後剛開始啊,就會先看一下會不會頭暈,就會看前面呀,旁邊呀這樣,因為我們的影片是,就是定點靜態的,那如果這一些比較,不會覺得不舒服暈的時候,那我們就會看,欸 你可以看看上面的天空,或者是你看看後面也是有樹林。
影片中有山林間的蟲鳴鳥叫,一下又能感受瀑布的流水聲,2019年心理諮商師林欣怡和臺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余家斌副教授合作,將綠色照護導入VR,希望病房裡的病人也是沈浸在臺灣的自然美景中。
亞東醫院諮商心理師
林欣怡(右)
看VR是一個活動,或是一個過程,但是主要的精神應該是說,在這過程裡面,我們怎麼幫他連結回一個完整的人,再來就是透過這樣的體驗,可以感受到說,其實即使這樣我還是有些活動,可以讓我稍微喘息,跟抒發或轉移注意力的。
安寧病房的病人,有時會受限生理狀況無法親近大自然,即便院內就設有花園,但也可能因為天氣太熱太冷、風太強或下雨等因素,他們就沒辦法前往。
亞東醫院諮商心理師
林欣怡(右)
比如說像我一開始邀請的,就是他以前去海釣,他就沒有辦法再去海邊了,所以即使我們有花園,他也沒有辦法再去海邊,去就是釣魚呀這些活動,所以我們就可以讓他,先透過VR感受看看,那他沒有不舒服,那我們就可以看一些海的景色,所以那個360度的沉浸感,跟一般看影片還是不一樣的。
採訪/撰述 涂至伶
攝影/剪輯 陳靖維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都末期了,哪還有心情感受大自然,但根據研究顯示,透過VR沉浸式的體驗,多少能讓出門都困難的末期病人帶來希望和安慰,甚至獲得人生最後時光的片刻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