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彩祥老師在民國104年獲頒客家貢獻獎,105年入選文化部人間國寶,近5年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已經鮮少有公開活動,我們的採訪記者,一方面擔心影響老師靜養,一方面又怕錯失採訪時機,為了讓老師多休息,約訪時間是定在早上10:00,原想提早到現場,做好準備等候鍾彩祥老師,拉開門,赫然發現老師早已坐在大廳等候,從小細節就可看出國寶級藝師,對演出認真且專業的態度,現在透過鏡頭,我們一起來看看鍾彩祥老師的現況。


 

 

相隔10年後,再次來到高雄美濃鍾彩祥老師家,為了預先做準備,抵達時間提早了30分鐘,一進門,卻見到鍾老師,早已坐在客廳等候了。

跟著老師的腳步來到屋後。這才發現老師的入門弟子蘇櫻菊和國寶級嗩吶手「阿珠姐」,正忙著在將演奏八音的樂器準備妥當。

近幾年,老師因為有病痛經常得進出醫院,體力也大不如前,鮮少對外演出,但仍爽快的答應配合演出,正式演奏前,他聚精會神地聽著胡琴的弦音,和梆子的節奏是否和諧,絲毫不馬虎。

從14歲就開始學演奏八音,至今已經70 多個年頭了,問他怎麼能如此沉浸其中,鍾老師調皮的說。

[國寶級八音老師傅
鍾彩祥]
(怎麼會這麼愛演奏八音),不是愛啦,因為要傳承的問題,(怎麼會傳承這麼重要)吃飯這些,可以沒有配菜嗎?我們客家人,以前很沒有用,對這個八音啊,對這種的文化看不起,之後文化要斷了,文化,用在八音是,在祭典上的這些(都會請),很多年前,後來,一直面滅的快完了,現在謝老師還有舉辦起來,有教祭典(儀式)、三獻禮祭典,所以現在客家人比較有再利用了,不會滅掉了。

過去學八音都是老師傅用嘴巴發出節奏來教,難免失誤或是沒個準則,學過西洋樂器的鍾老師,有現代音樂的觀念和樂理的基礎,他將八音寫成樂譜,讓學習八音有了do、re、mi、fa、sol等的音符,使得八音的傳承和學習有了清楚的符號紀錄。

[國寶級嗩吶手
陳美貴]
用咚的,用人用咚的而已(怎麼咚),以前的(人)不會寫,(以前都怎麼教)我爸爸都是咚的,我怎麼知道,咚丟打啊,都這樣咚就對了。

[鍾老師嫡傳弟子
蘇櫻菊]
幾乎在目前我看南部,這個純正美濃這方面的客家八音譜啊,我們的鍾彩祥老師他居第一位,豎大拇指的,這個譜你包括謝宜文老師,他在福安(國小)在教學生用的譜,全部都是彩祥老師,手抄出來的。

[美濃八音團 總幹事
謝宜文]
我傳承了彩祥老師的東西,我再把它整理過來以後,再來做一個轉接給學生。

(手怎麼了),不靈活了,要壓琴弦沒力啊,(手現在就比較沒力了啦)兩隻手麻麻的,要捏一下。(所以現在要拉一下,又停一下,拉一下,又停一下),拉一下,停一下,要不然,拉一個小時是沒關係啦。

[影片提供 謝宜文]
無法久坐,時不時要起來走動一下,講起話來有氣無力的鍾老師,現在身體已經虛弱到沒辦法,一口氣就把整句話講完,但過去卻曾經走遍世界各地將八音傳送出去,外國人驚豔的說,這個就是有生命的音樂。

[照片提供 謝宜文]
去法國、瑞士日內瓦。

[美濃八音團 總幹事
謝宜文]
像我們要去那個巴黎世界文化館表演那時候,不是說隨便就去,他們的館長親自來到台灣看每一個團,看了很多團,最後選擇我們客家八音團,他們說,要當地的東西,他們要的東西,就是自己像我們客家人,像我們客家人,客家本身的東西。

在鍾老師家的牆面上,掛了來自各界的獎狀和感謝狀,看得出他是用生命在傳承八音,問他,此生覺得最光榮最驕傲的是什麼?他說是,得到客家界的最高榮譽獎「客家貢獻獎」,肯定了他在八音藝術的成就。

[國寶級八音老師傅
鍾彩祥]
有領到一張紙也是很高興,名聲啊。

這是入門的弟子啦,怎麼會收她做學生),她拜託的啊,(不是她比較厲害喔,是她,是拜託的喔),你沒有聽她吹嗩吶?(有啊,吹得怎麼樣),(你覺得她吹得怎麼樣),要指導啊,那也不是一步登天。

除了在音樂上的成就,老師不藏私的教學和溫文儒雅的好修為,更是為人稱道。蘇櫻菊從民國95年就開始跟著老師學八音,她說,老師教學總是循循善誘,10多年從沒見過他口出惡言。

[鍾老師嫡傳弟子
蘇櫻菊]
每個學生跟他學習,我看他很有耐心,他在學校裡對小小的10幾歲的學生也好,對我這麼老的老學生也好,他從來都沒有,很刻薄的話去罵學生,或怎樣,他很有耐心。

因為八音必須4個人才能成團,為了讓採訪老師的畫面能豐富熱鬧,櫻菊姊除一個人當兩個人用之外,還找來了,從年輕就和老師一起合作,至今已有30、40年交情的老搭檔「阿珠姐」來鬥陣。

[國寶級八音老師傅
鍾彩祥]
她過來中潭,第一次,我聽到有女孩子吹嗩吶,下次(八音團要表演)就請她,請一次,就迷上了。

[國寶級嗩吶手
陳美貴]
吹一場而已,就這樣把我定下來了,說我如果有演出,都要來幫我做這樣。

鍾彩祥老師70多年來,將一生累積的八音技巧和經驗,無私地傳承下去,讓八音能繼續在客庄繚繞,而老藝師逐漸凋零,傳承的真的如鍾老師說得如此樂觀?

[鍾老師嫡傳弟子
蘇櫻菊]
八音出來吹奏,現在大多是這些老師傅,還有這些傳承的鍾老師,這些老師傅他們在維持著這樣,如果這些老樹(倒了),我們的年輕人有還沒有學起來呢,還沒有接續到他的精髓呢,當然這麼好的東西就失傳了。

採訪/撰稿 邱月華
攝影/剪輯 江長銘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