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應該還有印象,在桃園龍潭的面板大廠華映、友達在2015年12月底封管,廢水全回收零排放,十多年來飽受汙染的霄裡溪,總算能夠喘一口氣。能夠促使世界知名大廠作如此重大的改變,就不能不提新埔鄉親的鍥而不捨。其實一開始,大多數的鄉親非常保守,怕自己的稻米賣不出去、怕在工廠上班的小孩失業,難以凝聚共識,抗爭力道不足,加上公部門互相推諉,居民總像狗吠火車。還好,有人不放棄,同志漸漸聚集,居民對家鄉的認同度提高,也有公民團體持續投入支援力量,堅持了10幾年,總算抗爭成功。不過守護家鄉的行動,並沒有因為封管而停止,他們成立了霄裡溪守護協會,持續監測水質、也防堵新的汙染源產生,希望霄裡溪能回復到他們小時候的樣貌,也有更多人能一起重視環境議題。
還我清淨霄裡溪,守護霄裡溪。

居民大聲抗議,因為龍潭中原路的排水溝工程,把排水溝挖大挖深,並且改變排水方向,居民質疑未來工廠可能利用排水溝排放廢水,再次汙染霄裡溪。

[桃園市龍潭區三和里 里長
謝金棋]
它的水文本來就不是流到霄裡溪的,為什麼會設計一個,那麼大的量體,逆向的水文流到霄裡溪,這邊的工廠、這邊的住家有超過幾千戶,他的生活汙水、工業廢水,都會往這個水溝流向霄裡溪,市政府對這個部分有沒有做一個解釋,做一個處理。

[桃園市養工處 總工程司
陳聖義]
我們跟顧問公司討論完之後,我們整個道路排水流向,是全部中原路從上游一直排到這邊,只有最低點往倒排,新原路的部分,它本來就是排到霄裡溪,所以可能各位比較顧慮的,應該就是這一段工程的施工範圍。

守護霄裡溪的口號又出現,地方上一有狀況,他們總是衝第一,好不容易抗爭了10幾年,等到友達、華映零排放,魚蝦也開始回來了,說什麼也要誓死守護。

[新埔鎮 鎮民代表
陳新源]
今天平常的水就流向龍潭,我們也不知道,我們都不說很多,但是假如持續要往霄裡溪施工,我誓死反對,我一定會帶人來這邊守著,就是不能施工就對了啦。

霄裡溪是台灣少有的甲類水體,但華映、友達自2001年取得放流水排放許可後,每天超過3萬噸的廢水不斷排入,造成嚴重汙染。

[新埔鎮巨埔里 里長
彭享煤]
我們的良田來說上千甲,一直到竹北,那那麼多良田要種田、要耕種維生,以前它沒有零排放的時候,流下來的,那種的稻穀有毒,政府不敢公布。

[桃園市龍潭區三和里 里長
謝金棋]
大家也不知道那個水到底乾不乾淨,搭配政府的休耕的工作,就不要種就好了,但是,我們也知道,我們的螢火蟲不見了。

居民多次上街頭抗議,希望霄裡溪能回復乾淨水質。

拒喝毒廢水,還我清淨霄裡溪,還我清淨霄裡溪。

[時任還我清淨霄裡溪自救會 總幹事
陳新源]
這個東西是一直沉積,一直沉積,以後到我的井,我200年的井你知道嗎,這十年我們不敢喝,這情何以堪,這個全台灣少見的一個甲類水體,就被華映、友達十多年就玩光光。

帶著鄉親抗議,從頭到尾參與整起抗爭事件的陳新源,看著變調的河川,很是心痛,決定挺身而出。

[新埔鎮 鎮民代表
陳新源]
其實全部人希望這個汙染能夠停止,可以停止,不過誰要站那抗爭的最前面,所以我就說,我來做、我來做,所以每次去台北,全部都寫我和高偉凱的名字,召集人一定是我們兩個,警察他舉牌取締的時候,他就會叫召集人,不會叫到你們。

一開始要整合鄉親,並不容易。

[新埔鎮 鎮民代表
陳新源]
人家就會說,哎唷,你不要抗爭喔,你去抗爭、報紙一登,我米會賣不出去。

[霄裡溪守護協會 理事長
吳榮添]
它這兩間工廠是很大的工廠,很很多沿岸的小孩,家裡的人,在那裡上班,如果去抗爭,那工廠會,要是被你們抗爭到倒掉的時候,大家會失業。

一開始自救會並沒有成功,後來每家每戶發說明單,大家才了解事情的嚴重性,但怎麼抗議就是得不到回應。

[新埔鎮 鎮民代表
陳新源]
我們認為說,導電度150到200多,以前,所以很多蝦子、很多魚,不過它政府在這裡設的標準是750,那750就蝦子、魚、螃蟹那全部會死掉,問題是它設在750啊。

怎麼檢測都是合格的,確實讓人無力,但不曾想放棄,也幸好,有志之士「前仆後繼」。

[霄裡溪守護協會 理事長
吳榮添]
當時剛好前面的人有些心灰意冷,因為沒有結果,它還是繼續排,但是我們後面又號召一批人,又持續下去。

吳榮添原本在中國工作,回到家鄉,看到眼前的河川已不是兒時的霄裡溪,決心投入抗爭。

[霄裡溪守護協會 理事長
吳榮添]
大家就氣球裝水就去丟環保署,所以它們覺得這樣,這樣的情形,對它們來講,太小兒科,後來我們有的人就說,它們看不起我們霄裡溪,有一個人就躺在大馬路上,喔,那時候就有效果,就有出來接見,所以我覺得,這條抗爭的路到底要採取激烈還是要妥協。

2009年,據環評第177次大會決議,霄裡溪作為自來水取水時,兩廠必須改排,但後來經濟部竟認定霄裡溪已非飲用水源,並要自來水公司移動取水口,也就說是廢水可以繼續排放,居民認為是為工廠解套。

[新埔鎮 鎮民代表
陳新源]
氣啊,人家講說火大,更氣啊,那時,其實是從那時候開始的抗爭,真正的抗爭力道才出來,因為你一直騙我嘛,應該,我們的觀念,汙染要走,不是我們走你知道嗎。

終於鄉親等到了零排放的承諾,但沒人要相信,後來陳新源投入鎮民代表選舉,讓他更有力量為鎮民監督。

[新埔鎮 鎮民代表
陳新源]
不知道(零排放)會跳票嗎,而這些里民就給我這個機會,後來選到之後,最後是,一直就是三個月開一次監督會議。

直到2015年12月,友達、華映總算封管,居民的長期抗爭達成重大成就,原本集結環保署、水利會、桃園、新竹環保單位,及廠商代表的監督平台,也將被取消。然而,居民可不敢鬆懈,他們認為,零排放只是開始,後續還要持續監督,因此,更名為「霄裡溪水域環境監督平台」,半年開會一次,7月2日,零排放後的第五次會議,如期舉行。

[新竹縣環保局水污染防治科 科長
林行志]
導電度的一個部分在,其實在105年度,就是等於說零排放之後,已經開始符合所謂的一個灌溉用水水質標準。

[桃園市環保局]
從105年1月開始,總共稽查了14次,華映稽查14次、友達稽查了這個7次,都沒有看到有廢水排放的情形。

[友達龍潭廠
商代表]
我們友達所有產出的一個事業廢棄物,全數都委託我們合法立案的一個廢棄物廠商進行清除以及處理,那這個部分也包含我們汙泥的部分。

[華映龍潭廠
廠商代表]
去年的11月份,我們所調查出來的魚種的數量,稍微有減少的部分,那華映這邊推測應該是因為進入秋冬。

官方和工廠公布的數據都很漂亮,但居民仍有疑慮。

[新埔鎮 鎮長
林保祿]
地表水乾淨了,但是地下水,這個井的地下水,還沒有恢復到我們以前的可飲用的水,所以說自來水對我們非常的重要。

[友達龍潭廠
廠商代表]
再次提出了自來水的這個問題,其實我們之前也都有過明確的回覆,如果說大家還是有這樣子的一個聲音的話,那我們就再帶回去再去請示。

[霄裡溪守護協會
陳怡君]
到底一天的量,汙泥到底有多少,就是汙泥的末端處理在哪裡,這是我們要共同擔心的問題。

[桃園市環保局 局長
沈志修]
你們上網也可以查得到,(汙泥)分別送到哪些公司,數量有多少,我想現在的事業廢棄物,尤其是股票上市公司,那個管理一定是有追蹤機制的。

[律 師
陳憲政]
它花了11億,但是可以發現它並不是做不到,那當時它們沒有去做零排放,它本來就是把內部化的成本,把它外部化。

另外,他們發現位於霄裡溪水源頭的店子湖垃圾場,有汙水滲漏問題,趁著平台會議前,前去勘查。

[新埔鎮 鎮民代表
范振葵] 以前那時候,它還沒有轉運的時候,它就全部倒在這裡,後來被抗議以後,它就拿來掩埋,掩埋以後,因為這麼多年,各鄉鎮都是一直在轉運,因為它說什麼,一下子燒不完,要先載來這裡放。

[新埔鎮 鎮民代表
陳新源]
那垃圾水一定會滲到大北坑溪,最後會跑到我們霄裡溪。

山禿了一大塊,全是垃圾,又是來自桃園的問題。

[新埔鎮 鎮民代表
陳新源]
我們之前在門口我們看不到垃圾,我們那一天先去外面拍了一下,的確比我們上一次去多了非常非常的多。

[霄裡溪守護協會 理事長
吳榮添]
我們新竹縣實在是很無奈,一直以來我們都覺得是以鄰為壑,就是說,你這個垃圾掩埋場你也沒有打包,就在外面曝晒。

[新埔鎮巨埔里 里長
彭享煤]
它現在它零排放了,毒水就沒有流下來了,現在變成是政府在違法,那垃圾那麼多,越堆就越多,越堆就越多。

[桃園市環保局 局長
沈志修]
決定要在我們的環科蓋生質能源中心,那這個案子在去年7月通過了環評,我們估計這期程在110年的4月它完工之後就可以開始試運轉,我們希望下半年就全量運轉。

桃園正在啟動第二座焚化爐計畫來解決垃圾問題,透過平台會議也才更清楚知道,原來霄裡溪要面對的汙染源,不只是光電大廠,零排放後,居民想做的更多。

[桃園市龍潭區三和里 里長
謝金棋]
這十幾年了,大家對河川變得很生疏,這就是說,親水的一種,那種的習慣,不見了,我也希望這個平台,可以把我們霄裡溪所有的老百姓,再帶回到河邊。

持續監督,也防堵新的汙染源,更希望霄裡溪回復原有面貌.

蝴蝶漫天飛舞,蛙鳴此起彼落,綠意盎然的太極生態池,是動物的天堂。

[霄裡溪守護協會
范揚臺]
你看蝴蝶這些什麼東西、那蛙、蛤蟆、螃蟹這些,還有鱉,那些東西全部會跑到這裡來。

廠商廢水零排放後,在地人成立了霄裡溪守護協會,並透過社區營造,持續守護家鄉。范揚臺提供土地,讓協會設置生態池來淨化水質,這裡種了20幾種水草,每種功能都不同。

[台灣濕地復育協會 常務監事
吳聲昱]
水草的淨化,和一般的工廠不同,工廠的,它就用藥,我們這個做水草的,要用植物,用植物它時間會比較慢,但是你要做很多層。

[霄裡溪守護協會
范揚臺]
第一池淨化池,沉澱池,進來就是生態池了,過濾農藥那些,出去的水我再另外一個小池裝著,是要做以後叫灌澆,種菜、種什麼。

吳聲昱說,法規標準是人訂的,生物能否生存,才是真正的指標。

[台灣濕地復育協會 常務監事
吳聲昱]
看水好不好,要看這裡面的生物,生物它不會騙人,不好它就不好,要用生物的指標來看,不是用我們人的角度去看,我們人用的(標準)全部可以說都是假的,因為那個訂是人訂的啊。

標準若是100,汙染程度到99,也是合乎標準,但環境與生物,早已犧牲。

[台灣濕地復育協會 常務監事
吳聲昱]
你要是照西德或日本來講,它不要的東西就不要啊,你不可以說,我多少多少可以,不可以啊。

[霄裡溪守護協會 理事長
吳榮添]
最好是每個地方就有一個生態池,村村有生態池,自家汙水自家清,如果有一天,在霄裡溪沿岸很多生態池,是不是水就會淨化。

水乾淨,種出來的東西就乾淨。

[台灣濕地復育協會 常務監事
吳聲昱]
有水面的生物,還有水中別的(生)物,還有水底生物,如果裡面有這三種生物,全部有在那裡面,表示這水100%叫做中水(中性水質),叫做生態水,生態水來經營我們的產業,那就有,它就有,比較有,就是說比較有保障啦。

去年他們還舉辦「在霄裡溪與牛共舞」的小旅行,帶領外地人走進霄裡溪,親近它、認識它,進而成為守護的力量。

[霄裡溪守護協會 理事長
吳榮添]
有人來稱讚你,這樣大家地方的共識就會出來,以後要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大家比較有信心,萬一還有什麼社區的環保議題,我想,他們有這個概念了,以後會站出來,比較不會像以前這樣,這別人(的事),自掃門前雪。

[律 師
陳憲政]
大家已經慢慢地知道說,我今天不是經濟發展是擺最優先的,而是說一個家鄉的一個,不管是生態的價值也好,觀光的價值也好,或者是這種里山、里海的一個價值也好,其實它有一個多元化的呈現,那當你認同這樣的一個價值存在,你就會想要去保護它。

環境意識覺醒、社會輿論對國際大廠的監督、以及在地人對鄉土的認同,讓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長期抗戰,總算有令人欣慰的結果。他們持續投入,也聲援其他團體,在牛欄河的抗議場合,也看得到他們的身影。環境是環環相扣的,他們要守護的不只是霄裡溪,更要讓這股能量持續擴散。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陳靖維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