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愈來愈多青年返鄉務農,政府也積極推動,青年懷抱著理想,親身耕作之後才知道,土地、人工、農業技術和知識處處都是難題,有些人積蓄花光,無以為繼,只好再回到職場。因為知道青農返鄉單打獨鬥不易,四年前,南投縣一群返鄉青農在縣農會的輔導下成立了「南投青年農民聯盟」,串連十三鄉的青農,以打團體戰的方式,透過契作和共同行銷,實踐大家留鄉務農的理想,也希望慢慢改變慣行農業的耕作方式。
務農人口約占全縣人口50%的南投縣,和全台灣的農業縣一樣,面臨務農人口老化的問題,對於年輕人返鄉務農,老一輩的有著矛盾的心情。
(阿伯 你看他這樣年輕人回來務農你覺得如何)?年輕人回來,(回來種茶啊!沒出息)很難講啦,現在也很多人會跑回來鄉下,出去又無法生活。(你兒子有回來接嗎)?沒有他在台中做素食,(你有要他回來接嗎)?不可能啦。
但這些年卻有了些微的改變。
[第三代茶農
劉松杰(客籍)]
以目前來講回南投的大概,我們目前手邊有資料的,就大概已經600人了。很多的年輕人他希望自己也要回來,但是他不知道回來幹嘛。
青農返鄉,有著各自不同的原因。
[第二代棗農
梁凱賀]
那時候過年,我爸就棗子採到一半就過世了,然後就,我就再回來接這片棗園這樣。
[第二代百香果農
詹雯馨]
因為,家裡面需要幫忙,就是媽媽生病了,所以原本是媽媽跟園長一起,就我必須回來。
[第三代農民
陳富民(客籍)]
那時候就是爺爺也身體有點狀況,然後想說以前都是爺爺帶大,那乾脆就回來埔里工作這樣。
不管自願或非自願,親身耕作之後才知道,務農學問大,處處是挑戰。
[第四代農民
洪健智]
氣候的影響,如果說下大雨淹水的話,整個都沒有辦法收成,那你,
你的存摺如果說,你沒有資金,沒有準備個一、兩百萬,你回來,真的,第一年你就要再回去你原本的職場了。
[第三代農民
陳富民]
埔里,有青農有變多,但是,農工其實還是不夠的。
[第二代百香果農
詹雯馨]
那我們現在青農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真的是土地,對啊,一地難求,就你真的有心想要種,那不知道從哪裡開始。
[第二代棗農
梁凱賀]
經營的方向該怎麼走,有人去討論,不會自己一個想法,然後在那邊一直轉轉不出來。
親身耕作之後才知道,務農不是鬧著玩的,土地、人工、農業技術和知識處處都是難題,究竟返鄉務農除了要會種以外,還要具備什麼樣的技藝。
要會幫農作物看病。
要看得出土壤是否健康。
還要會煮菜。
還要帶團康。
[第三代茶農
劉松杰(客籍)]
農民不是像原本講的就是,我只是回來務農而已,生態也要學,生物也要學,然後土壤也要學,然後氣候也要學,對啊,這些東西都要學,禮拜一到禮拜五都在田裡面,禮拜六跟禮拜日幹嘛,要去外面擺攤,擺攤展售所以也要會行銷。
農夫很忙,得要文武雙全,十八般武藝樣樣都要會。如果只會一招半式怎麼辦?因此四年前,南投縣返鄉青農在縣農會的輔導下成立了「南投青年農民聯盟」,串連十三鄉的青農,希望透過團體戰的方式共創效益。
[南投青年農民聯盟 前會長
洪健智]
你現在回來的,大家都比較願意分享,比較,比較會想說要出來學技術,知識分享,農藥資材如何運用,那我們就是成立這個,大家來互相,互相支援,互相運用這樣子。
[南投青農聯盟
蕭乃瑜]
因為如果只是純農的話在台灣,是比較沒有辦法獲得那個經濟效益,所以你除了做農業之外,你可能要作社群,或者是像說作休閒農業區,現在大家是要打團體嘛。
原來是幼教老師,回到大坪頂幫「園長爸爸」種百香果的詹雯馨,是南投青農聯盟的公關,負責對外行銷推廣的工作,經常透過即時影像和消費者分享農園的景緻。
[南投青農聯盟 推廣長
詹雯馨]
會拍這附近景色,就是美食要搭配美景,這是絕美,食全食美,然後還會拍果園裡面的生態,舉凡蛙類啊!樹蛙!蟾蜍!攀木蜥蜴啊!然後偶爾會有那個,蜜蜂搬家,我會追著蜜蜂跑,一整群的蜜蜂,然後連蛇我都拍,但我會離牠遠一點。
雖然經常被誤會是在偷懶,但能夠開心的和消費者互動,又得到認同,是她這兩年回鄉務農的小確幸。
[南投青農聯盟 推廣長
詹雯馨]
像我就很習慣手機一拿出來就開始拍照,然後旁邊的人看就覺得,你在幹嘛,就是不是你不認真工作,沒有,其實就是記錄百香果的點點滴滴,然後又可以跟客戶分享,到可以採收的時候,客人拿到手吃得很滿足,然後又回訊息給你說,沒有吃過這麼好的東西,真是太棒了,什麼時候可以再來一箱的時候,真的很有成就感。
而洪健智和劉松杰這兩位資深的返鄉青農,深知留在家鄉發展不易,不藏私的提供銷售平台,以契作方式合作,協助青農能賺得「留鄉」本錢。
[南投青年農民聯盟 會長
劉松杰(客籍)]
我們目前方法可能就是,自己本身在那個新竹關西有一個販售點,就是我們南投的一個直賣所,那我們就可以把南投的,青農的好東西賣到那個地方去,藉由這種方式,去把這些好東西,拿去給外面的人知道說,欸,南投的好東西在哪個地方可以賣。
[南投青農聯盟 前會長
洪健智]
無農藥跟有機,我們那時候就是在推廣說我們這個聯盟裡面,最少都要有檢驗,那你現在人越來越多了,我們就說,我們就是想說用一個平台,者一個據點,讓來推廣我們自己的農產品。
國道3號關西服務站是南投青農聯盟才經營一年的販賣點,成效卻很好,店長廖育佩說,因為他們的農產品都是採自然或無毒的農法耕作,經過食安風暴之後,這裡的消費者很能接受他們醜一些,卻很安全的農產品。
[直賣所 店長
劉玉佩(客籍)]
你在這裡的話,因為我們的,本身我們的成本就比較高,所以我們的單價會比較高,那你,本身你在產地要去跟慣行競爭的時候,還是會有很多人覺得說,你的東西會比較醜,為什麼還要賣得比較貴,可是在都市,比較那個的人,他會覺得說,健康比較重要。
[消費者]
(為什麼會來這攤買),因為看它的東西很新鮮。
[直賣所 店員
陳小姐]
現在很提倡那個自然農法,算是很好賣。
而正因為在外「有利可圖」,也逐漸翻轉老一輩對慣行耕作的迷思。
[直賣所 店長
劉玉佩(客籍)]
你像我們家那個橘子香蕉,我公公,只要那個草,比這個籃子還要高一點,他就覺得說,不行了,你要去噴藥,你要去噴除草劑了,(現在有比較好了嗎?)現在,念還是會念啦,但是他們覺得你銷得完就好了。
南投縣這個身處內陸的農業縣,因為有了這群返鄉青農,不僅打開了對外的行銷通路,也為家鄉產業發展帶來了契機。
[梁凱賀媽媽]
老一輩的不會網賣嘛,在網路行銷這一塊。往後是不是,全村的水果他都可以上網賣。
[劉松杰媽媽]
我們在這個山上如果沒有靠這個資訊,上網資訊這個區塊的話真的沒有人知道我們。
這一夜,各地的青農幹部們又聚在一起,討論未來的工作,他們除了期望透過異業結合,相互扶持走過「留農」的陣痛期,更希望能整合更多志同道合的青農,慢慢翻轉傳統農業,拓展無毒農業耕作的面積,讓家鄉的土地獲得更多友善的對待。
採訪/撰稿 邱月華
攝影/剪輯 蔡裕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