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從農人口老化,缺工嚴重,大家都期望有更多年輕人能投入農業。農民苦、農村窮的印象,讓很多人卻步,但在都市快速擴充下,愈來愈多人考慮遠離塵囂,走入田園。有些年輕人在就學階段,就選擇農業,那念了之後還想從農嗎?財團法人豐年社調查南部七間高職農校,有61.4%的學生表示,畢業後願意務農或到農企業工作,那麼他們最在乎的是什麼?如何能夠留住這些生力軍呢?一起來了解農校生的想法。
所以等一下,請同學看一下,如果在一個蔓,枝蔓之上有很多顆的時候,我們就是需要這樣子,從它這裡把它剪掉這樣有問題嗎,沒有沒有,所以等一下請同學採收一下,已經可以採收的葫瓜,然後呢,把多的修整可以嗎,可以。

身穿制服、戴著帥氣紳士帽,這一群大男孩,拿著工具,在瓜棚下開始採收,他們是旗山農工的學生,也可能是未來台灣的農業生力軍。

[旗山農工農經科 學生
童亮偉]
家裡有種,有啊想,想到家裡有在耕種,我有想說要,以後要耕種,才來這邊讀的。

[旗山農工農經科 學生
黃伯正]
我來這邊之後,我才會覺得我喜歡農業,然後也因為家裡有土地,才會就有想要繼續念下去,然後把家裡的田種起來,不要讓它荒廢在那邊。

因為家裡有田地,農二代從農意願相對較高,不過農校生不見得家中都務農==cgin==根據豐年社的調查,南部七所農校的學生,家人沒有務農的超過一半,53.3%,而農校生畢業後願意務農或到農企業工作的比例是61.4%==cgout==

[豐年社 副社長
蘇登呼]
他們未來想不想投入農業,有幾個因素,第一個有沒有前景,他看到我投入農業,未來我的所得我的生活品質,然後我的發展性,第二個是父母親同不同意,那第三個是他有沒有替代的選擇性,假如說農校學生,他有到其他的行業有更好工作的環境,更好的所得,他就會被吸引過去。

由於農業總是給人辛苦又賺不到錢的印象,因此許多高職農校,課程設計朝著多元發展以及改善農業環境為主,讓學生對農業有憧憬。南部是農業重地,農校相當注重實作。

[旗山農工農經科 主任
許凱文]
其實我們在上課的時候,都會結合那個把理論跟實際結合,好像大家的概念是這樣,所以我們後來就是除了外面的田以外,我們就開始先搭這種簡易的網室,然後讓他們可以去在栽種的過程,可以去調節時期,譬如說這個作物,它調節不同的時期栽種的時候,它可以讓植物的生長好一點。

農經科教導學生了解農作物如何授粉、套袋、理蔓到採收,還要懂得面對氣候變化,而園藝科也不單是種種花草,一些經濟型的農作物、生產、加工包裝也在課程設計裡。

來我們現在看這一個,這一顆玉米,它剛剛講的第一個,我們判斷它的玉米鬚是焦黑的,所以這個第一個步驟是OK的,第二個我們看它這裡捏下去有沒有凹槽,捏下去有凹槽,這裡有一個小凹槽,等一下同學可以捏捏看,第三個我們看這個玉米鬚,它是飽滿的還是空虛的,我們這樣捏下去是空虛的,空空的,代表說這一根玉米就可以採了。

[旗山農工園藝科 主任
林冠宇]
其實我們園藝一般人都認為說,只是玩玩草花而已,其實有關於蔬菜果樹花卉啊,還有我們原產品的加工甚至造景,還有一些更深的東西,其實園藝都有去涉獵,這幾年其實我們也都會發展一些有關行銷包裝的東西,讓學生更多的一些多元發展。

[旗山農工園藝科 學生
鍾亦君]
這邊還有教一些扦插,還有高壓,還有組織培養這些東西,我本來以為就是要拿鋤頭這樣,鏟鏟草,不過進來的時候就不是這樣,就很多東西可以學了。

許多農校也都有畜保科,現今畜保科教學更豐富,面向更深入,與十幾、二十年前的所注重的教學重點,已經有所差異。

[旗山農工畜保科 主任
徐立心]
像我們早期我們認定的畜保科,就是在做動物造養飼養管理的部分,那也是因為後來自己變成老師之後才發現,其實我們這個產業有慢慢在轉變,所以納入了所謂很多寵物的部分,所以我們有新的寵物美容的課程,那包括牧場的動物,我們不再是只有養經濟動物,我們開始有養變色龍、甲蟲。

[旗山農工畜保科 學生
董盈岑]
像我們牧場,就養各式不一樣的動物,羊啊,兔子,那其實牠們就可以,羊可以拿來修蹄,然後做頸靜脈的採血,還有蛋雞的飼養這樣子,其實很多元化,還有寵物美容。

[西螺農工畜保科 主任
蔡宏麟]
事實上它是一種很廣的地方,只要跟動物有相關的,都可以涉獵在其中,那除了我們現場實務,經濟型動物這邊,現在女生他們選讀我們這個科的同學比較多,所以我們會挑寵物美容的課程,或是有關小動物的課程,來進行安排。

學校安排多元課程來吸引年輕學子,而學生們對成為農民的收入,又是怎麼想呢?

[旗山農工園藝科 學生
黃慶豐]
三萬吧,現在東西這麼貴,因為三萬塊,他要做比較,因為有些新東西要去買,去研究會比較方便。

[旗山農工園藝科 學生
鍾亦君]
我自己差不多這樣,就差不多四萬多就可以,(如果比四萬五還要低就不想要做了嗎,)還是會,(但是希望是四萬五千元),對。

[旗山農工畜保科
董盈岑]
第一份工作的話當然就不奢求太多,就可能兩萬出頭這樣子。

根據豐年社的調查,南部的高校生,認為畢業後務農或到農企業工作,期待的第一年平均月薪==cgin==21009元以下的占了2%,21010~25000元的有26.4%,25001~30000元的有32.1%,而30001~35000元有19.8%,35001元以上的則是有19.6%==cgout==

[豐年社 副社長
蘇登呼]
所以顯示說薪資這一塊,也是農校學生他們未來想要從農所考量的,那這個東西其實對於不管是農企業也好,或對農場也好,也告訴他們說如果想要吸引更多年輕的人力進來,可能在薪資福利方面,要去關注,甚至在公司一個獲利的情況下,要給他們更好的一個待遇條件。

學生期待月薪範圍從2萬多到4、5萬都有,實際問問農民們,其實對農二代來說一個月三萬以上並不是難事,但非農二代,剛開始會相對困難。

[農民
黃偉宸]
其實年輕人要回鄉做農,除了說農二代,爸爸、媽媽有辛苦已經打下來的天下,來從事農業,就這一條路就會非常輕鬆,譬如說你如果沒有,沒有這樣接觸過農業的這樣年輕人回來農地來做農的話,可能就會很吃力了,譬如說像我說的在資金方面,還有承租田地,你耕種要有田啊,田啊,還有什麼啊,還有專業知識,這幾項的問題,就要變成頭痛的問題。

[農民
張治紘]
一般從無到有是不可能,因為一開始你一定要投入很多成本,機器啊,一些資材啦,像我們搭這個網室一分地就要十多萬,你要種什麼一定要有一個本,那你沒有本,不要說一個月三萬元,有可能還要倒貼。

如果到農企業上班,月薪就較容易達到三萬元。

[種苗公司生產部 課長
鄭宇庭]

依我對我們公司的了解,如果是,一般如果是高職生,那你服完兵役回來以後,那正式成為正式員工,其實待遇一些津貼加起來,也差不多30K有啦,不是像說一般的22K,可是30K,農的這部分是比較辛苦一點。

[養豬牧場 董事長
洪崇拚]
我認為進去的基本底薪應該三萬以上,基本上應該是三萬以上,像我們現在產學攜手合作班的學生進來,我記得我們的合約好像3萬2,他進來就是3萬2,那我們是希望說他在這邊三年了,合約期滿了以後,他的薪資最少可以達到4萬5以上。

[西螺農工畜保科 老師
廖健煌]
因為其實最好的實習場所是能夠,把學生拉到外面去,在學校裡面所看的其實還是有限那,你在業界才能看到更全面的部分,而且在業界的話,說實在的才具有實戰的經驗,所以我們一直鼓勵說學生,能夠到業界去多看看,多去操作多去實習,那把教學現場往外往外擴展。

因此老師、學者都建議,學生應該透過實習機會多接觸農企業,畢業後可先進入農業職場,累積經驗,再透過政府對農地以及農機具資材的補助,進入農業門檻就能再降低,讓農業新鮮人減少資金壓力,也較能留住人才。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剪輯 戴志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