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台灣最年輕的政務官,歷經選舉失利,卸下政治明星光環的羅文嘉,回到桃園新屋老家務農,種有機稻米,2012年還接下水牛出版社,創立水牛書店,以社會企業理念經營,收入用來支應偏鄉學童英文班費用,希望用教育弭平城鄉差距、貧富差距,不過,鄉下書店賺不了什麼錢,於是羅文嘉去年底在台北開了第二家書店,複合式經營,用城市書店來養鄉村書店。一起來看這樣的社會企業,如何試圖串起城與鄉。上台朗讀英文故事,搭配簡單的圖文道具,這些國小學童展現三年來學習英文的成果,雖然略帶緊張、表現羞澀,不過從零開始,能夠表現如此,家長、老師已是滿滿感動。
[英文班家長
古好妹]
老師教得非常地好,老師教得很詳細,本來是兩個半小時的,他星期六就再幫我們,再輔導,加強這樣子,真的,讓我們家長感覺很高興,也很安心。
[英文班家長
黃雯芳]
品格變比較好,然後英文方面進步得很多,對,很會講,比較會講,對,很好。
學弟學妹唱著英文歌歡送畢業生,旅行與閱讀基金會,在桃園縣新屋鄉圖書館開辦免費英文班,提供弱勢國小孩童學習英文,補強偏鄉教育,三年一屆,雖然這十六個孩子沒有證書可領,但學得的語言能力已是最佳證明,這些孩子口中的羅叔叔也特別現身獻上祝賀==ns==
[旅行與閱讀基金會 董事長
羅文嘉]
你們三年來,每個禮拜六、禮拜天,都來到圖書館,然後在這邊從零開始學起,到今天能夠完成這個課程畢業,所以今天我們特別安排這場畢業典禮,然後大家一起來幫你們慶賀==ns==
每個週末從台北扛著英文教材,到桃園新屋教這群孩子的英文老師,明顯感受到城鄉教育資源的差異。
[英文班老師
陳燕治]
台北的小孩真的非常非常幸福,他們資源實在很多,那禮拜天、禮拜六都有人說故事,英文的喔,那所以呢,我就想說,嗯,至少應該要分享一些給這些偏鄉的小孩,所以我常常就是,一放假,就是禮拜天、禮拜六就,就扛著一大堆東西下來。
[旅行與閱讀基金會 董事長
羅文嘉]
因為我自己是在(新屋)這裡長大的,我認為,鄉下和都市的資源相差太多,尤其在學習英文上,因為學習英文需要環境,台北有很多好的機會,你有錢就有辦法去學,學到英文,很多在幼稚園、國小就有機會學,在鄉下沒有這種條件,這鄉下很多窮苦人家,也沒有這樣的條件去學英文,送小孩去學英文==ns==
不願家鄉孩子輸在起跑點上,五年前羅文嘉發起免費英文班,提供弱勢孩童學習環境,盼望用教育減緩貧富差距擴大惡化程度。
[英文班學生
傅皇霖]
文法還有背單字,還有那個日常用語,之類等等等。(那之前會就是),(比較沒有環境可以學英文是不是)?對,沒錯,因為沒有錢。
[英文班老師
陳燕治]
(他們)經濟上比較弱勢,整個環境是比較弱勢的,那譬如說,第一個他們沒有環境,整個環境,家裡就是不可能有人說英文的,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之中,譬如說出了一些功課,不管是聽、說、讀、寫,那家裡的人完全沒有辦法協助他們。
為了永續經營英文班,羅文嘉下田耕種,販售有機米,所得全數用來支應偏鄉孩子英文教育所需經費。
[旅行與閱讀基金會 董事長
羅文嘉]
一開始前幾年的經費是,我去找些朋友,大家來捐款,來辦,這兩年開始我覺得,捐款,因為也不一定都是穩定,每年有多少捐款不一定,不過每個月的薪水,老師的薪水一定要,要穩定地發出去,所以那時候我覺得,我剛好有,家裡留下來的這塊田,我想可以用田,(田)荒廢也很可惜,就來種有機的稻米,那有機的稻米可以拿來賣,賣到的錢就來支持這些英文班的費用==ns==
碾米機轟轟作響,將稻穀碾成白米,都市消費者可以在台北巷弄的,「我愛你學田市集」,直接買羅文嘉生產的稻穀現碾,將最新鮮的白米帶回家。
[水牛書店負責人
羅文嘉]
大部分人,買米都是買到碾好的米,你要糙米、白米,一包一包包好,在這「我愛你學田」呢,你是買穀,這期的穀,現場去碾,碾成糙米、白米出來,你自己選擇,吃多少碾多少。所以很多社區的民眾,其實不是來買米,(是)買穀,他一輩子也沒看過說,原來稻穀是這樣子的。
這包算二十就好了,好。
羅文嘉開在台北巷弄的市集不只賣米,還有新屋、觀音小農種植的蔬果。
本來只是賣稻米,那後來又變成賣蔬菜,然後增加到各種的食材,南瓜,南瓜、瓠瓜、番薯==ns==
每週二、五傍晚從鄉下新鮮直送,青菜簡單處理包裝後就上架販售,大受都會區家庭主婦的歡迎。雖然賣相不佳,但絕對可以安心食用。
[新屋農民
徐錫壇]
家裡種的菜,吃不完才讓他拿去賣這樣,我的菜賣相沒那麼漂亮,賣相很醜喔,對,吃的話不會我的菜吃起來很安全。
台北消費者既可吃到健康安全的青菜,也能增加鄉下的農家收益,並支持偏鄉孩子的英文班。
[水牛書店負責人
羅文嘉]
它完全是用社會企業的概念來經營,所謂社會企業意思是說,所有的收入,扣掉支出、扣掉成本,我們全部股東不分紅利,全部就用來支持,在鄉村辦的各種的偏鄉教育,目前我們有辦英文班,兩班英文班,還有,同一時間有兩所學校的打擊樂,全部在新屋、觀音這裡辦,這就是這個市集、這個廚房、這些食材,它的收入,來幫助生長這些植物的土地上,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
差不多一甲左右,那一年可以收兩成,然後我們都是,不用農藥,也不用化學肥料,那照顧這一塊田大概是一個人可以做到。
羅文嘉還不定期舉辦活動,邀請都市人到新屋走走看看他的稻田,體驗農村生活。
[水牛書店負責人
羅文嘉]
感謝,所有來支持這個學田米的朋友,那他們有很多不住在這邊嘛,是住在台北都市,然後現在,我們每一年收割都請他們回來看看,說,你吃的米就是這邊種的,這個米就是要幫助這裡的小孩子的==ns==
曾經炙手可熱的政治金童,歷經參選台北縣長、立委初選失利,羅文嘉毅然淡出政壇,2012年接下與他同年的水牛出版社、創立水牛書店,用社會企業的理念經營。在得與捨之間,羅文嘉展開不同於以往的生活。
[水牛書店負責人
羅文嘉]
教書、出書、開書店、種田,和政治選舉當然差很多,不過這種生活比較簡單,也很忙碌,不過它人事上的紛爭、紛擾、是非比較少,最多你要擔心的,(就是)颱風來、大雨來,你的稻子會不會受到影響,那出書當然你會擔心書賣不出去,造成庫存的壓力,它跟政治上、選舉上的打打殺殺,是很不一樣的生活,我沒有辦法說哪一種生活比較好或比較不好,因為這人的選擇,那對我來說是不同生命階段的不同的經驗跟不同的選擇,那我覺得人就是,在什麼位置上把什麼事情做好,然後把品質做好最重要==ns==
一直希望家鄉街上能有間書店,接下出版社的羅文嘉,順理成章在新屋開了書店,一方面圓夢,一方面希望家鄉的孩子多閱讀,從書本裡獲得力量。
[水牛書店負責人
羅文嘉]
我們在鄉下先開了第一家書店,鄉下的水牛書店,鄉下的水牛書店和台北的水牛不一樣,因為它主要是提供給鄉下的大人、小孩,有機會在書店看書,因為書店經營很不容易,這個鄉下,三十多年來、四十多年,從來不曾有一家真正的書店。
新屋水牛書店裡,一半是水牛出版社的書籍,一半是募集而來的二手書,在這裡可以以書換書,也可以買書,所得全用來支應英文班經費,關懷偏鄉學童教育,在鄉間推廣閱讀,完全是一間非營利性質的書店。
[新屋水牛書店
志工]
有客人,因為有時候客人譬如說拿五本來換十本,我們還是會給他們換,就我們只是覺得說,你可以多看書是很好,對,那他換走,我們再從裡面去補書出去這樣子。
[水牛書店負責人
羅文嘉]
鄉下的書店因為它不追求營收,所以我們希望它是細水長流,在任何時候,除了每週二公休之外,每一天的早上九點到下午六點,這家小小的書店都在那裡守候著你,你想來就可以來,那所以我們也不計較也不追求說,今天會有多少客人來,今天即使只有一個孩子、一個大人,他有需要,這裡都在,都存在,它就像燈塔一樣。
期許像燈塔般存在的鄉下小書店,幾乎沒有收入,為了支撐下去,羅文嘉選擇在台北開第二間書店,以城市書店來養鄉村書店。台北店去年十一月底開張,店內寬敞明亮,結合咖啡、小農蔬果、視障按摩複合式營運,打造舒適放鬆的閱讀空間。
[水牛書店負責人
羅文嘉]
我希望說,都市人來到水牛書店,或是來到我愛你學田市集,他知道說,這間,他知道書店是為了鄉下書店存在,他知道市集是為了鄉下農民和孩子存在,然後他願意在這裡消費,他一方面自己得到很好的服務,很好的東西,一方面他,他的,他又幫助了那邊的人,然後認識了鄉村的重要性。
兩家水牛書店,坐落地點不同,有著截然不同的營運目標與模式,小書店、偏鄉關懷、小農蔬果看似不相關,卻在羅文嘉社會企業經營的概念中,一環扣一環,將鄉下富饒的物產直送都市,將城市充沛的資源匯集送往鄉下,串起城與鄉的美好連結。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徐偉文
- Aug 07 Thu 2014 19:01
396集-社會企業小書店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