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新竹尖石鄉間的朱錦城,高中時到台北跟著老師學習工筆畫,24歲時,就在美國在台協會的前身美國新聞處開畫展,後來接觸到版畫,便開始鑽研,20多年前參加文建會年畫甄選,連續四屆拿到首獎,取得了免審畫家資格。40年來,朱錦城埋首於版年畫創作,傳承這個上千年的藝術,也改變大家對年畫的傳統觀念,讓年畫成為值得收藏的藝術品。靜靜地坐在桌前,拿著雕刻刀,順著紋路線條刻畫著,薄薄的塑膠板上,一幅威嚴的神像浮現了出來,64歲的朱錦城,平時除了到畫室教畫,鮮少出門,專注版年畫的創作。

所謂的版畫就是先把畫好的圖案,臨摹在木板、塑膠板,或紙板上,再用陽刻或陰刻的方式,把圖形刻出,最後塗上油墨轉印出圖案,也就是早年的印刷術。

也因為傳統版畫內容多以神、佛像為主,而傳統華人社會農曆年節,除舊佈新時,又會在家裡貼上充滿喜氣的春聯或圖像,所以版年畫也成為華人特有的民間美學,述說吉祥的故事,更布滿了飽滿鮮豔的色彩。

[版年畫家
朱錦城]
東方的特色是說,大部分是祈福,像是拜神這些,有一個願望,或是事業,你要工作做得好一點,還是你要身體好一點,或是你希望生多一點小孩,所以這些內容、這些元素,全都可以放進年畫裡面。

但隨著機械印刷的普及,越來越少人願意購買製作耗時費工的傳統版年畫,版年畫技術漸漸出現斷層。而時代變遷,許多傳統信仰文化,也只能從版畫作品中略見一斑,像是拜床公婆,就已經漸漸失傳。

[版年畫家
朱錦城]
慢慢地,現在的生活改變了,所以傳統的東西很多人就忘記了,像床公婆來說,以前的人是,小孩他會受到驚嚇,比較不好帶,他的床舖旁邊(長輩)他就會貼一張,會煮雞酒什麼來拜一拜,那這樣小孩子就很好帶,很好睡了這樣,保護他好好長大這樣,所以這些習俗現在很多都漸漸地沒了,它的那個精神、它的圖像,可以流傳下來,要不然大家早就不記得有這個故事了。

出身新竹尖石的朱錦城,是北上就讀時,才開始接觸版畫,退伍後,就在新埔犁頭山上,開了間版年畫畫社。會來到新埔地區落腳,是因為新埔可說是北部年畫的發源地。朱錦城收藏的版年畫裡,就有新竹新埔在地,百年歷史的作品。

[版年畫家
朱錦城]
台南的,大部分是從福建過來的作法,用宣紙去做的,那我們北埔的是,在地以前它這邊有紙紮,可以拜神那些用的,他印好後,他會用糊、用貼的,所以它在這很普遍,紙寮窩,紙寮坑這邊做的。

而朱錦城的創作,早年也以所學的神佛、傳說故事為主,近年來,他開始大量運用在地元素,像是義民廟的神豬、古蹟等,就是要讓人一眼就能分辨出作品的出處。

[版年畫家
朱錦城]
在地化的元素就是說,我們這裡的環境,我們台灣的圖,意象在裡面,你拿出去,人家一看,你就知道這是我們台灣的東西啊,人家會看(得出來),這不是大陸的東西,這也不是日本的,所以說我們生活,有的圖從背景中就看得出來,是我們當地的作品。

用收藏的角度來創作,因此朱錦城的作品不再大量印製,最多三百到五百件,並按照國際版畫的規定,每張作品用鉛筆簽名、編號。

[版年畫家
朱錦城]
全世界統一,全部要用鉛筆簽名,要寫年代、作者的名字、還有張數,它才會有保存的價值,就和我們現在的錢一樣,鈔票,它不是印刷品嗎,每張就一個號碼,你號碼一樣就是假的,所以它用鉛筆的用意就是,鉛是礦物質的,它不會褪色,你不要去擦它,你放再久也不會褪色。

二十多年前,朱錦城連續四年獲得文建會年畫徵選,成為免審畫家資格,多年來,也陸續培養了許多屢獲首獎的學生。朱錦城的作品,屢屢受到收藏家的關注,侄媳曾雪梅,也在耳濡目染下,加入版年畫創作的行列,但要拿起雕刻刀,把構想刻出來,卻難倒了她。

[版年畫家
曾雪梅]
一開始,因為我想我手的力道,我有試過,我刻得不好,慢慢地,你會想說,欸,現在這樣的東西,在過年的時候才會這樣做,平常是不可能這樣做,所以你會慢慢地就會想說,我刻看看這樣。

世代不同,曾雪梅的構想也與舅舅朱錦城不同,年輕化的卡通圖案,成為她的版年畫素材。

[版年畫家
曾雪梅]
我是年輕人,以前的事情,他們上一輩的,不會,我們不會知道這麼多啊,所以我就,所以說現在,像這個是我們拿去比賽的,你現在看到的(作品)是這幾年比賽的,沒有神明了,所以你如果說你要得到好的名次的話,你不能再去走神明那一塊,或者是傳統的,因為我現在覺得,年輕人他們都不喜歡那個東西。

體認到常民文化裡已漸漸看不到版年畫,朱錦城又不想版年畫就此消失,他開始把作品運用到生活層面,像是做成杯墊、鑰匙圈,甚至是酒瓶。

[版年畫家
朱錦城]
雖然說,我們的圖是平面的,你也可以做成立體的啊,像我後面那個枕頭那樣,做成抱枕也可以啊,做成茶杯也可以啊,所以,我們創作出來的這個心血,你可以多方面運用。

從靈感發想、繪圖,到雕刻、套色印刷,版畫家需要熟知各種不同的技巧,才能創作出張張動人的作品。即使費工,知音或許也不這麼多,朱錦城仍想方設法,持續讓人們看見這貼近人民的傳統工藝。

採訪/撰稿 陳君明
攝影/剪輯 陳靖維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