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知道桃園是工業大縣,不過,你可能不知道,桃園的觀光工廠有18家,數量全國第一,其中不乏知名老牌的廠商,也都打開冷冰冰的生產工廠大門,歡迎民眾參觀,遊客不僅能了解商品的製造流程,還能DIY,根據工研院調查,去年一整年台灣所有觀光工廠的營收總計16億3千萬元,相當可觀,也看得出來台灣體驗經濟正風行,讓越來越多工廠變樂園。

走進精心打造的粉色系服裝設計體驗室,導覽大姊姊帶著小朋友,認識設計師創造一件衣服的製作流程,



小朋友開心換上新衣服,蹦蹦跳跳在舞台走秀,展現天真可愛的一面,這個夢幻世界其實是個童裝觀光工廠,透過玻璃窗就能看到實際生產線,一窺童裝的製程。

[童裝業者
曾玉卿]
希望藉由一件衣服的旅程,讓小朋友更了解衣服的製造歷程,甚至是培養設計的軟實力,那可以刺激更多將來的古又文,會產生在台灣,所以我們想要推的是設計軟實力的部分。

除了讓小朋友了解衣服的製作過程,孩子也能自己設計提袋做布偶,選擇可愛的貼飾配件,做出獨一無二的紀念品帶回家。

[遊客]
是還滿適合小孩子來這裡玩,因為可以讓他們知道就是衣服的製造過程,然後他們也可以親自就是親手去做,對,然後還有一些,他們(小孩子)會動手去做,表示他們對這過程還滿有興趣,還不錯。

這家童裝觀光工廠去年四月才成立,是桃園縣最新成立的觀光工廠,在桃園縣境內,觀光工廠加上產業文化館,總共有18家之多,是台灣最多觀光工廠的縣市。

[桃園縣工商發展局
局長 陳淑容]
桃園是一個工商大縣,我們縣境內有24個工業區,那麼在去年,我們的工業產值已經達到2.32兆,這個是連續9年來都是全國第一名的,那麼也因為這麼雄厚的工商業的基礎,所以在最近這幾年,業者他們就逐步的轉型,有些工廠呢,它就慢慢地變成是一個觀光工廠,到現在桃園縣境內有18家的觀光工廠,這個不管是在質,還在量的方面,也都是全國第一。

18家觀光工廠中不乏老品牌,而這家老牌的糕餅業者,早在十年前就轉型做觀光工廠,



糕餅師傅現場教學做手工餅乾,大朋友、小朋友發揮創意,做出各式造型的餅乾玩得不亦樂乎。

[遊客]
就來體驗看看,對,讓小朋友自己動手做,自己吃。還不錯啊,小朋友都很喜歡,而且很容易就上手。

[林口啟智學校老師
王正文]
其實我們在林口,靠近楊梅工業區其實也有一段距離,但是這邊很多很不錯的觀光教學DIY的工廠,讓我們小朋友學習,讓他們從學習中、DIY中,做蛋糕或是餅乾的操作方式。體驗到那種食品製造自己參與的樂趣

透過小遊戲,參訪的遊客,能夠從輕鬆活潑的介紹中,了解傳統婚嫁禮儀與糕餅運用的文化禮俗,增加知識。

[糕餅博物館
館長 鄭朝偉]
男方這邊在(訂婚)當天所要準備的六大禮,基本的喔,最重要的是那個大聘、小聘跟鑽石戒指,要準備夠就好,那女方這邊,要回禮的,還有一些小絕招,這邊做一些介紹。這個是龍眼乾,那男生送過來的龍眼乾又稱為福圓,是福氣,女方不能收,要把它還給夫家,那這個代表把新娘好的福氣帶到夫家,但是呢,媽媽都要教代女兒,要偷偷吃兩粒,因為這兩粒代表老公身上的那兩粒眼睛,因為呢,看住老公的眼睛,結婚以後他不會偷看別的妹妹。

隔著玻璃窗,可以看到喜餅製作,自動化包裝,人工裝盒的生產線過程,遊客前進工廠第一線,親眼目睹吃下肚的食品是如何製造完成,透過這樣的體驗,無形中,業者的品牌形象也更深植消費者心中,而這也是不少製造產業走向觀光的主要原因。

[觀光工廠促進協會
理事長 易榮昌]
因為觀光工廠之後會,引導許多的直接客戶來到工廠,看他們的製程,了解它產品的一個製造的過程當中,對這個商品的一個信譽他會更有信心,而且會(更有)誘因,誘導他會想要去買這個產品,那這個部分是一個,很好的一個 (對)消費者的一個教育,那也對觀光工廠來說,它也增加一個比較零售的通道,可能利潤上高一點



打開工廠,讓遊客進入參觀,工作人員兼導覽員,介紹寢具的製造流程,希望讓遊客變成消費者,業者坦承,轉型做觀光工廠,省去大筆廣告費,好處多多。

[寢具業者
鍾金齊]
我們只是推廣我們的教育,就是床的教育,大家認識正牌的床,跟其他的什麼雜牌有什麼不一樣,像我們的床就是實實在在的做,裡面放的東西都是我們自己做的

[寢具業者
鄭麗華]
我想做廣告沒有那麼多錢,我(轉型)做觀光工廠,客人到這邊,他看得到,我也(有)講解,他會比較清楚,所以我就想(覺得)做觀光工廠可行。

品牌形象鮮明的飲料業者,則是希望透過讓消費者參訪,進一步與產品有更深的情感連結。

[飲料業者
許雅慧]
那裡面我們就收集了非常多,我們可以介紹飲料的歷史,或者是有一些收藏品,特別紀念的瓶罐,給消費者,他們可以來參觀。

[參訪學生]
覺得可以參觀到這麼多的各種飲料工廠的瓶子,會覺得很有趣。

[宜蘭龍潭國小
校長 黃增川]
一方面可以讓孩子了解,現在他們在路上,可能看得到的飲料它們實際上的製作過程,那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讓,這樣子的特殊的情形,讓孩子可以對於整個工廠的部分,跟生產線的部分有一些認識跟了解

桃園縣是傳統的工業大縣,沒有國際知名的觀光景點,但卻有各類型的觀光工廠,因此桃園縣政府,希望藉由這樣的優勢做觀光行銷,吸引觀光客入廠參觀遊玩。

[桃園縣工商發展局
局長 陳淑容]
(我們)就是創造一個平台,我們提供這麼多元的選擇方案給大家,那麼這個平台可以透過我們自己,桃園縣政府工商發展局的網站,我們的桃園MIT網,就是直接結合到業者他們的網站上去,那如果只是想要在城市裡面周圍走一走的話,那麼觀光工廠就是最好的一個選擇。

地方政府投入資源,協助觀光工廠做整合行銷,業者不用單打獨鬥,也能發揮群聚效應。

[糕餅博物館
館長 鄭朝偉]
我們的一個,交通的一個路標的一個指引,那也是桃園縣政府這邊也是全國的一個,算是做得最好,也是各縣市來學習的一個對象,那讓遊客能夠有,知道怎麼來,當然第二個是說,我們桃園縣文化產業館的一個整合,在網路上面,一個共同的行銷,這些呢,是我們個別企業所沒辦法做到的。

[觀光工廠促進協會
理事長 易榮昌]
有地方政府來主動協助業者來做業者的一個整合,其實這是非常好的,那觀光工廠人家說這個獨樹不能成林,那如果說,觀光工廠本身能夠有所群聚,然後做一定路線的規畫,結合地方的一些相關景點,或是一些地方特色產業的話,我想這個可以發揮一個群聚,然後資源互相整合的一個效應。

民國92年,經濟部委託工研院輔導傳統製造業轉型觀光,至今台灣的觀光工廠近百間,根據工研院調查,去年一整年,參訪台灣觀光工廠的人次高達650萬,營收總計16億3千萬元,相當可觀。但觀光工廠如何求新求變,讓遊客回流,對業者卻是個大考驗。

[觀光工廠促進協會
理事長 易榮昌]
觀光工廠它,它必須要是不斷在內容更新或是內容的一個深化,那它也要跟社區有一個很好的結合,現在目前是有一個三年一度的一個評鑑,那每個觀光工廠它必須,如果有要繼續經營的話,它必須要在這一塊,在許多的方面,包括環境、人員它的產品的研發,各方面它必須要不斷地一個耕耘,它才能滿足消費者的一個需求

曾經開創經濟奇蹟的中小企業,由傳統產業邁入創意生活產業,創造新的體驗經濟,不斷求新求變,而這些蛻變轉型的故事,透過與民眾面對面,將持續說下去。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