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台灣農業一直往精緻化發展,東部花蓮農民數年前推廣「無毒農業」,現在又有一批農民,積極投入藥草培植的「藥材農業」,而且經過創新研發,現在已經成功栽培出,原本不屬於台灣作物的當歸和丹參,甚至萃取製造出的食品和藥膳,都很受市場注意。但畢竟不是台灣原生物種,而且是新一代的農作物,當地鄉親是如何用心栽種和生產?一起到花蓮去看看。大部分的人對花蓮印象,很自然的就是聯想到好山 好水和好米,得天獨厚的縱谷地形,當然不只如此。


花東縱谷因為氣候跟這裡的水質很好,所以這麼多年來,這裡生產的米一直是世界最有名,不過因為有農業單位的幫忙研發,現在不光只是米,這裡也有很多的新農作物開始被大量生產,像是華人社會很需要的漢藥材。

一大片的田園裡頭,就是華人食補中幾乎不能沒有的材料當歸,雖然市場需求始終很大,但因為只有中國和少數地區出產,因此產量和價格都不是台灣可以控制的,越來越講究食物安全的現代,在地研發生產於是變成一種趨勢,尤其在花蓮優良的地理條件下,要生產當歸其實不難。

[花蓮藥用植物合作社
監事主席 李建新]
就是這兩年,進口的產品(當歸)污染問題非常嚴重,可是這個是中國人華人世界用藥材來補,它的需求又很大,那大家就很多對進口的疑慮,加上我們之前農政單位跟學術單位,還有我們合作社,已經做了六 七年的基礎研究,覺得這個地方真的是很好很好。

因為有海岸山脈跟中央山脈包圍,特殊的天然氣候非常適合當歸生長,因此過去幾十年來,其實就有少數的農民嘗試栽種,但畢竟是外來物種,幾年前,經過花蓮農改場持續研發,這兩年才開始出現大規模栽種。

目前在花蓮地區推廣成功的藥用植物,當歸已經有將近30公頃栽植面積,主要是在瑞穗 玉里等地,而且預估產量可達60公噸,未來目標是希望可以和中國進口當歸一較高下,甚至更優質。

家喻戶曉,很多食補都少不了的當歸,====CG====原產地主要在中國四川 陜西 雲南等地,在中藥藥理研究中,可以補血活血 調經止痛,是治療血分病最常用的藥,能使血各歸其所 所以被叫做當歸====OUT==現在被大量種植的花蓮當歸,除了基本功效,耕地優良,最主要因為在地生產,尤其經過一年左右栽種立即採收馬上製作,品質絕對比外來的安心。

[當歸栽種農民
葉國財]
這要看哪一株(當歸)比較好就是看,剛剛有剪那個花有沒有,那就是夠熟了 可以拔,那這比較大株,可以拔起來,(像這株就可以),對 這株就可以拔。

看起來不難的採收,事實上需要技術,因為辛苦照顧一年,如果鋤頭沒注意,挖到太多根莖,不只收成打折扣,當歸的品質也會受傷減損,因此平常到田裡找尋夠成熟可以準備挖起來的當歸,就是重要工作。

[當歸栽種農民
邱賦安]
因為這裡不是種很多,再慢一點,再慢一點這一帶喔,大多是半年,半年左右的當歸,成長天數差不多半年了,再接下去,這成熟度可以了,這就一年當歸,採這種子就因為三月分,每年三月分到四月分就來採這籽,這種籽一年可以採兩次,因為這小株的會開花,九月 十月它就開花了,我們就可以來採它的種子。

觀察開花的情況,不只可以判斷當歸是不是已經成熟,適時摘下種子交給農場培育,簡直一舉兩得,但由於花蓮生產的當歸,採收後不像進口用硫磺硫化增加保存期限,所以必須把剛挖起來的成果,立即用人工修剪分裝,保持最新鮮的成品。

[當歸栽種農民
邱賦安]
其實剪這東西(當歸)要很小心,因為怕一不小心就會剪到手,這大小支,就要分清楚剪好來,大小支,像這小支的就把它剪一剪,修漂亮就對了 修好來,修好價錢就會比較好,可以修剪的時候,多少都有浪費的,怎麼說呢,像有的裡面會有腐爛的,這要把它處理乾淨,比較好的就撿起來。

因應不同食材需要,新鮮的當歸馬上分裝,讓效果維持在最佳狀態,是花蓮當歸農的優勢條件,不過如果辛苦種了一年,光生產藥材那就太可惜了。


很多人喜歡拿來補身體的當歸,一般像這個莖不論是粗的還是細的,可以拿來煎藥還有燉補品之外,其實剩下來的這些葉子,還有很多的好處,也有很多的用法。

[當歸藥膳業者
王燕惠]
因為這個葉子的部分就像蔬菜一樣,一般我們一般進口或是其他吃法,大概我們看到都已經切片或是硫磺(燻)過,那我們在台灣自己種出來新鮮的當歸怎麼辦,這個葉子這麼漂亮啊,所以我們常常會切一切切碎一點,然後做成煎蛋,跟九層塔味道一樣,我們曾經把這葉子切一切 乾燥以後 ,你湯煮好了 放在上面,攪一攪,就是一個很好的當歸的藥材湯一樣,不用燉很久。

只有新鮮的在地生產,才可以出現傳統藥膳食補之外,口味特別又健康的當歸葉酥炸天婦羅,酥炸魚丸等等點心,利用這些新創意,也讓當歸多了新價值,但就在消費者有多一種享受之際,對原本一年一穫的當歸農民,何嘗不是多一種收入。



因為比傳統果菜有更高的經濟效益,花東縱谷區裡面,現在願意配合農業單位輔導,轉作栽種當歸的農民已經越來越多。 

種當歸已經有初步規模,但那麼好的土質和氣候,只耕作一種藥材實在太可惜,在花蓮的另一邊,還有一種更珍貴的植物,正被開發和注意。


除了瑞穗 玉里種了不錯的當歸之外,花蓮地區這兩年還研發出一種,只有這裡才有栽種的新藥材,那就是大家看到這一大片,更高經濟價值的丹參。

價值很高的丹參,遠遠只看葉子,許多不認識它的人,可能會以為是草莓,其實這種被稱為東方維他命的中藥材, ====CG===屬於唇形科植物, 主要產地也是在中國四川 安徽一帶都有培育,功效是活血涼血,對現代常出現的心血管疾病很有效果====out====不過這種鮮紅色,台灣目前只有花蓮縣栽種十甲的作物,照顧方式並不容易,每一個過程都要技巧。

[丹參栽種農民
黃志雄]
摘心有一個最重要就是說,它的根部會比較茁壯壯大,再來就是說摘心很重要就是,把一個肥料可以節省很多的肥料,因為你一直給它開花的話,營養都吃在花上面,所以說我們一定要把花一定要把它摘掉,所以說,我們的根部會比較大根比較茁壯。

[丹參栽種農民
于敬昌]
因為丹參它的適合氣候(溫度)是18到28度,而且早上這邊露水又足夠,本身丹參就是要少水跟少肥,不需要太多水不要太多肥,太多水反而根部,那個檜莖類的東西就是怕被侵蝕在裡面容易腐爛,然後肥太多就會違反它的成長 。

平均需要九個月成熟的丹參,因為一般都在高緯度高冷地區生長,農民除了努力用心,還需要農業單位密集協助,才有辦法量產,這個價值高卻冷門的作物,農民之所以願意嘗試,生產合作社的契作模式是一個起點。

[丹參栽種農民
于敬昌]
因為合作社是以契作方式跟農民契作,大概它有契作標準性,比如品質品質有分上等 中等 下等,所以照這種方式,合作社以保證價格來收,既然合作社它有辦法給你全部幫你行銷的話,就是說契作方式都是我幫你吃下來,所以農民不用煩惱,就用心去栽培它 去種植它。 

[花蓮藥用植物合作社
監事主席 李建新]
社會大眾他用傳統的藥材去作食補,已經用了很久了,所以你叫他們一下子改變這個方法跟觀念呢,也的確是需要更多更多的宣傳跟說明,當然我們也很相信啦,就是說,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身體健健康康,那很重要的是,你吃的東西要是乾淨的,那你的東西要是有信用的,我相信這兩點在我們花蓮是絕對提供得到,也絕對做得到的。

因為花蓮生產的藥草,消費者或許還很陌生,現在除了藥材使用,加工後的紅酒 飲料 茶包甚至冰淇淋 糖果,都吸引了市場目光,間接擴大行銷通路。

要把外來藥材品種,在台灣創造奇蹟,剛開始必然辛苦,但藍天白雲下,儘管艷陽高照,充滿毅力不斷開發創意的農民,揮汗播下每一顆種子之後,他們相信總有一天,能結果 會豐收.

採訪/撰述 謝佳凌 
攝影/剪輯 陳靖維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