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熟知新竹的科學園區,但你知道,矽谷旁還有一座充滿人情味的傳統市場嗎?新竹市關東市場,座落在縣市交界處,是客家族群生活的重要據點。這裡的攤商一代傳一代,和顧客熟門熟路、互動熱絡,在日常買賣中延續著濃濃人情味,也留下城市最溫柔的風景。來看記者許儷齡、左燕輝的報導。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面對全球氣候異常,農民難擺脫看天吃飯的宿命,也因為氣候不穩定,農民的挑戰從沒間斷,不論是水果的品質或產量都深受影響,為了能延長盛產水果的壽命以及格外品再利用的價值,有餐廳、民宿業者、烘焙師傅等,將紅肉李研發成為醃漬品、飲品、甜點和冰淇淋等,為果農開創更多新商機,跟著吳怡君和李明燈的鏡頭,一起去看看。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對應「無山不住客」的說法,傳統客庄飲食文化中「重山珍、輕海味」,不過其實臺灣臨海客庄的餐桌上,卻有一些長期被忽略的海味飲食,像屏東縣佳冬鄉客庄就盛行加入鮪魚、旗魚的「海味面帕粄」,桃園市新屋區甚至還有獨門的醃漬物「鹹醢」,記者宋宇娥、蔡裕昌帶你一起來嘗鮮。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西瓜產業很特殊,農民隨著季節、氣候,換地種瓜,這個月在A縣市,下個月在B縣市,被稱為另類的「游牧民族」。屏東縣佳冬鄉石光見聚落出了一位「西瓜大王」王家正,一年經手超過百萬顆西瓜,全臺近700甲的西瓜田都是靠他南征北討種植及販售。記者宋宇娥、蔡裕昌的報導。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年颱風季節,花東不少偏遠地區常是重災區,防患未然的觀念必須落實,花蓮縣壽豐鄉豐田地區客家人口占一半以上,在過去的考古研究中顯示,豐田地區以前是花蓮溪的河道,地勢低窪,特別容易淹水,在地的「牛犁社區交流協會」發起「豐田會防災工作坊」,畫出社區的防災地圖,希望組織青年力量,一起到花蓮,檢視他們防災、自救的成效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樹木與人類的生活關係密切,它是我們生活的守護者,也是環境變遷和歷史文化的見證者,這些年來由於地方的迅速開發,或是交通建設的需求擴大,不論是在都市、鄉村,許多老樹都面臨生存危機。為了喚起大家愛樹的意識,有一群愛樹的人透過「老樹報報」的活動,去到各個社區教民眾,如何為家鄉的老樹建檔,書寫老樹的故事,要更多人關注身邊的綠色資產。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樹報報」的活動,除了帶著學員觀察記錄老樹之外,也教導民眾如何透過行動裝置、GIS地圖幫老樹定位,透過「老樹報報」平台回報老樹狀況,台東縣池上鄉池潭源流協進會和老樹報報團隊,一起合辦了兩場的「老樹報報、抱抱老樹」推廣的活動,藉此讓老樹與地方常民生活有更深的情感連結,進而珍愛我們身邊的老樹。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融合傳統信仰與當代創意的桃園龍潭年度盛事「神龍鬧鎮」,自2022年起,由在地青年與耆老共同打造,結合神農大帝信仰、客庄文化與地方創生理念,逐步發展為具有在地特色的文化節慶品牌。今年邁入第四屆,遶境隊伍還前往大溪永昌宮會香,展開庄與庄之間的信仰連結與文化交流。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進入到夏天,臺灣盛產多種水果,讓消費者有更多樣性的選擇,而在初夏有一種名為「紅寶石」的水果紅肉李,因為產季較短,所以市面上接觸過的消費者也較少,紅肉李大多生產在苗栗縣、臺中市、南投縣等地區,其中苗栗縣泰安鄉與大湖鄉產量較集中,因此在地鄉公所也積極推廣,並舉辦行銷活動,但近年來氣候異常、人力短缺,甚至是猴害嚴重,都影響紅肉李的產量與品質,現在就跟著吳怡君和李明燈的鏡頭,一起了解紅肉李的生長環境及農民遇上哪些種植難題。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自於臺中市東勢區的「明哥菜車樂團」,團員都是客家人、唱的歌曲都是家鄉的故事,要說到樂團開端,得從20幾年前說起,不過直到今年,他們才真正發行第一張同名專輯《明哥菜車》,帶著搖滾精神一路堅持,走過20多個年頭,總算圓夢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