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閱讀資源缺乏,讓偏鄉學童的學習力輸在起跑點上,甚至因為缺乏後天刺激,兒童發展遲緩問題偏高,財政困窘的苗栗縣,各鄉鎮市圖書館怎麼鼓勵閱讀,讓鄉親走進圖書館,親近書本?民間發展的「有機書店」又如何在苗栗偏鄉,靠著換書,增加孩子閱讀的機會?記者宋宇娥跟蔡裕昌的報導。
我聽到有救命的聲音,哇,就是你,不可以抓我這麼漂亮的魚,好,來。
可愛的手偶,搭配生動的語調,繪本故事內容栩栩如生呈現,小朋友聽得如癡如醉,這是苗栗三義鄉立圖書館在週末舉辦的客語說故事活動。
說故事老師 謝佑麗(左)
在圖書館最好、最美的風景就是爸爸媽媽帶著自己的小孩來聽故事,再把好的觀念帶回自己家,繼續做,我是國小的老師,我就看到說如果爸爸媽媽很重視閱讀的話,小孩子不管是在寫文章、講話、表達上來講,全部都加分很多,差很多喔。
魚跑在眼睛裡面,在他眼睛裡面,很癢很癢,還有沒有人要說。有一尾什麼魚?綠色,叫做小青魚,來講一次,小青魚。
疫情趨緩,家長總算是能放心帶著孩子外出,一起進到圖書館聽故事、學客語,
家長 黃先生(右)
從小孩小時候,我太太就會常常借繪本給孩子看,可是這樣有搭配客語和繪本的活動,真的很少,今天這樣,我很高興可以來參加。<卡>5703 小朋友看書是很平面的,可是有老師這樣帶著來看,印象更深刻這樣子。
家長 孫小姐(右)
圖書館辦的活動就滿有意義的,然後小朋友現在也是學校推廣客語,來到這邊還有故事,也是客語教學,就可以讓小朋友有學母語的興趣。增加這個樂趣。
透過客語說故事活動,促進親子共讀外,三義鄉也推出在地故事的兒童繪本《沙鼻慢城》,內容是三義孩子們集思廣益創作出來的故事,也將繪本分送給苗栗縣內各圖書館。
三義鄉長 呂明忠(左)
做一本《沙鼻慢城》的繪本,做得很好,《沙鼻慢城》這本書全縣的圖書館全部都有送,還有三義在地的學校每個學校都有送。全部是我們的小朋友由彭歲玲她帶著,小朋友自己發想,要怎樣來做這本書,經過在這裡在圖書館裡面,大家慢慢去研究出來。
咻一下,就飛到很遠很遠,牠們飛了很久很久,都沒有發現寶藏。
《沙鼻慢城》是客英雙語的有聲書,孩子可以同時學習客語及英語,讓閱讀既在地又能與國際接軌。
三義圖書館館長 吳家煜(右)
這本書有用QR code,像不是客家人的朋友他可以利用手機用QR code的連結,他就可以很快了解書裡是寫什麼內容。
苗栗縣財政困窘,這幾年要推廣閱讀較為辛苦,不過閱讀軟實力不能不重視,再窮也不能沒書讀。
苗栗縣教育處圖資科長 彭秀珍(右)
對苗栗來說我們要推廣閱讀有比較辛苦,因為苗栗財政不足,不過苗栗縣政府的縣長、徐縣長和十八鄉鎮的鄉鎮市長,大家都攜手合作。我們每年跟鄉鎮市公所說我們補助兩百多萬,鄉鎮市公所大家籌措湊一湊也有兩百多萬,湊一湊五六百萬,每年都買新書讓鄉鎮市公所的鄉親看,
苗栗縣長 徐耀昌(右)
為了充實偏鄉閱讀資源,耀昌上任以來積極爭取教育部經費來改善,補助南庄鄉、大湖鄉等偏鄉圖書館閱讀的空間環境,到目前為止,苗栗縣十八鄉鎮市,公共圖書館閱讀空間環境,已經差不多改善65%以上。
努力買新書、改善公共圖書館閱讀空間之外,不少鄉鎮圖書館還絞盡腦汁獎勵閱讀,像是集點換獎品,或是策畫主題書展、辦活動等等,就是要吸引鄉親走進圖書館裡,與書本更親近。
苗栗縣教育處圖資科長 彭秀珍(右)
有主題書展就會鼓勵鄉親來,比如說你來借幾本書,會有什麼宣導品啦,或是累積幾本書,像我們還有辦獎勵閱讀活動,從一月開始統計到九月,看今年整年借幾本書,每年都會頒14萬元的獎金出去。
三灣鄉立圖書館最近就規劃「人生教練學」書展,搭配「閱讀送球票」的活動,進到圖書館就看到架上擺了一本本的運動相關書籍,不僅有棒球專業書籍,還有球星自傳、運動保健知識專書。
三灣圖書館館長 謝淑貞(左)
你只要借3本書以上,然後填寫問卷,然後到我們櫃台認證過後,我們就會發一張棒球的內野門票給大家,那如果你想要再看電子書,也可以到國資圖的電子書平台,去借閱電子書一樣也可以索取(門票)。
借書民眾(右)
我肯定這個活動,對 會促進大人帶小孩,或者小孩拉著爸爸媽媽走進圖書館來借書。
借書民眾(右)
因為我很愛棒球,(所以因為愛棒球 所以讓你),就馬上就來借書。
或許正因為這麼努力,在最新的「臺灣閱讀風貌及全民閱讀力」年度報告中,苗栗縣榮獲110年整體閱讀力表現績優城市,全國排名縣市人口「50萬以上組」第1名,蟬連3年。而苗栗三灣鄉民更是最愛看書,每人年平均借書達18.94冊,連續8年,稱霸全國。
三灣圖書館志工 張瑞生(右)
我很喜歡帶我孫子來圖書館,我認為言教不如身教,你有親自帶小孩到這麼好的環境,讓小孩知道,除了在家看電視以外,還有這麼多書可以看。
頭份市民 陳曉恬(左)
頭份雖然也有很不錯的圖書館,我們也都去過,可是來到(三灣圖書館)這裡後,我們就覺得這裡的環境,還有書籍的一些規畫、擺放,跟環境的用心程度,我覺得都比其他地方其他鄉鎮更好,所以我每個月都會固定帶小孩,從頭份過來這邊借書。
三灣圖書館多元閱讀班長 廖建輝(左)
在這裡我就深深感受到小孩子從小就要讓他養成看書的習慣,像我孫子不知不覺現在考高中囉,他的國文作文是A+,就是從小他看書的好處。像我現在看很多書,每天來看報紙,看雜誌這些,增加很多知識。
事實上,閱讀對孩子成長發展的影響深遠,就有醫生發現,偏遠地區有高達18%的兒童有發展遲緩的問題,比全臺平均值10%還要高,甚至遠高於世界衛生組織6-8%的統計數字,撇除先天問題,不少都是後天環境刺激不足所導致。
北醫附設醫院家醫科醫師 陳宥達(左)
我們自己臺灣展臂閱讀協會那時候統計就是在偏遠地區大概有70%的家庭是沒有共讀的一個習慣,有將近47%的家庭一本童書都沒有,後來在2019年,臺師大他們有一個嬰幼兒閱讀的資料庫,發展的資料庫有發現,臺灣跟國外有相當大的差距,在國外他們2到6歲的家庭,就是學齡前的家庭,有二分之一以上,每個禮拜有共讀六到七次,大概就是每天都有的概念,可是在臺灣3歲小孩的家庭,大概有三分之一有共讀的一個習慣,所以這是相當大的一個落差。
照片提供 王瓊櫻醫生
TC0912-0926
因此臺灣展臂閱讀協會跟偏鄉衛生所合作,在家長帶孩子看診或有初生嬰兒時給予童書,並鼓勵家長跟孩子共讀。
北醫附設醫院家醫科醫師 陳宥達(左)
要在診間有醫療人員用童書去評估兒童發展這件事情,需要有教育,我現在在我們的住院醫生,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住院醫生訓練計畫裡面,就把這東西納入在他們常規訓練之中,所以他們在住院醫生的三年訓練裡面,就會去偏鄉,去衛生所、幼兒園去評估兒童發展,未來他們成為醫療人員之後,他就會在各地散播這樣的種子,我們也招募志工跟我們一起在候診間去分享閱讀的喜悅。我們在候診間都布置成非常友善閱讀的環境,有書架、兒童桌椅,甚至書櫃上的書他要帶回家也沒關係,
今天要說的故事是,很餓很餓的毛毛蟲,牠開始覺得肚子有點餓,我們可以去找點東西吃,星期一牠吃了一顆蘋果,禮拜二牠吃了兩個梨子。
落實閱讀向下扎根,嬰幼兒閱讀也成為推廣重點項目,初為人母的新生兒家長說,醫院、月子中心都會宣導親子共讀的好處,而他在共讀、陪伴的過程裡,也確實深刻感受到寶寶成長的五感變化。
新生兒家長
李芸萱(客籍)(左)
他一開始其實聽不太懂,就是他其實沒有什麼反應,或者他不會眼神很鎖定在書上面,他可能會東看西看想要摸啊,但當他2個月、3個月、4個月之後他開始會想要去碰觸,眼睛會去追哪些有吸引力的東西的時候,他其實會想要去看或是去吃這樣。
在偏鄉推動閱讀的還有「有機書店」,他們只開在偏鄉,而且不賣書,只換書,透過交換書的方式,降低閱讀門檻,想給鄉下孩子們同樣的閱讀機會,目前在全臺灣已經有12個據點,其中一家就在苗栗縣人口最少,老化程度最高的獅潭鄉,而且是這裡唯一的一間書店。
獅潭鄉公所農業課長 李淑敏(右)
其實有機書店原本是員工的舊宿舍,那剛好在2018年的時候,我們就是發現說,這裡已經閒置太多年了,應該要想辦法把它活化一下。未來就是下半年,可以有一個市集活動,跟專題演說的方式,讓遊客還有更多在地的居民,可以進到我們有機書店來閱讀。
獅潭鄉民 林旌伃(左)
因為我們這邊的小朋友比較沒有閱讀資源,因為屬於偏鄉嘛,我們這邊做一個有機書店讓小朋友閒暇之餘,有空的時候可以來這邊閱讀圖書,不然小朋友真的是,獅潭鄉沒有什麼閱讀資源。
以書換書的方式借閱,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同時與地方社區緊密結合,讓書店就像是鄉親家裡的書房。這天就有回獅潭老家的民眾,揹著一袋書,想來換書。
民眾 涂進財(左)
發展的資料庫有發現(書)做回收就很可惜很浪費,所以當然應該要來支持,像平常我自己也有書會揹著過來,今天也帶了好幾本書要來交換。
獅潭鄉民 巫錦圓(右)
星期六、星期日的時間(比較多小朋友),星期六星期日,還有遊客,遊客來也會來參觀一下,交換書,我們有機書店就是交換,大家就比較有興趣。
獅潭有機書店負責人 盧文鈞(左)
書店進去就會開始擾動,甚至長出很多新的東西,所以你就會發現這個地方開始在改變,它不是只有一家書店,然後就變成說,好多新的東西,怎麼會,好像很驚奇,怎麼會這些事情都發生了。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根據調查,偏鄉地區紙本與電子等閱讀資源缺乏,少於全臺平均,讓偏鄉學童的學習力輸在起跑點上,而相對不足的閱讀資源,恐怕會讓上一代貧瘠的閱讀力世襲到下一代。著眼於此,公部門、民間團體紛紛想方設法,努力拉近城鄉閱讀差距,翻轉閱讀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