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找到手工製作榻榻米越來越少了,跟著時代演變,這項傳統行業已經逐漸沒落。在花蓮鳳林有一位製作榻榻米的專業師傅,從祖父輩就開始經營製作,如今七十多歲的他,還是堅持手工縫製,傳承這珍貴的技藝。記者吳怡君跟李明燈的報導。


 

 

 

一群鳳林鎮在地耆老,圍坐在榻榻米上聊天,這樣的景象已經少見,這是在鳳林鎮上稀有的日本房舍,而這榻榻米全出自當地師傅徐家復的手藝。

房屋主人(左)

 

這以前日本時代就是用榻榻米的,以前榻榻米是因為長時間爛掉了,怕人站在上面危險,很軟,後來才想,很久以前就想換,找不到師傅,有一次我們社區主辦老人(活動),大家團體的活動,那他(師傅)有去參加,他就做榻榻米給大家學,榻榻米怎麼做,才認識他。

 

在榻榻米上聊天的時光,也讓這群老鄉親想起小時候的美好回憶。

鳳林退休校長

賴東明(右)

我小時候小學時期,也是住在日本房子,所以在這上面,玩捉迷藏也可以,小時候(玩的)捉迷藏,有時候在這跳舞,學拳擊,所以,很多以前(記憶)就會懷念,很有趣,住在這麼寬廣的地方。

鳳林退休校長 廖高仁(左)

以前我家裡是睡榻榻米的,我睡到民國59年,小孩在上面爬很好很有趣,家裡人睡覺就是排排睡,還有蚊帳吊著。

 

除了日本式老屋,在鳳林鎮上還有一間日式裝潢餐廳裡的榻榻米設計也是出自徐家復之手,他是鎮上唯一還有接訂單及幫人修復榻榻米的師傅。

榻榻米師傅 徐家復(右)

現在的人都是用床,所以說已經沒落了,它這個是做日本式和室風,做有特色的這樣,才會有這樣的榻榻米。

 

徐師傅拿出一把把各種大小和形狀的工具,認真地將刀子和針磨利,因為這些都是製作榻榻米重要的工具。

NS

這個刀子磨好了,就要準備工作。

STAND

記者 吳怡君

 

徐師傅是現在花蓮鳳林鎮上,唯一還有做榻榻米的師傅,同時他還是堅持用手工來做,像是他還保留下從日本時代保留下來的工具,是非常的有歷史。

榻榻米師傅 徐家復(左)

 

刀子大的就是要剖開要切的,比較小的就是做記號的,那個是刀子,那這個是針,針也是日本過來的,中間比較澎起來比較大,讓人刺過去比較好拉出來。

 

切下一塊塊榻榻米,確定尺寸大小,徐師傅細心的將草底與蓆面縫合並且縫製布邊,會有這項手藝可追溯到他祖父那一代。

榻榻米師傅 徐家復(左)

 

日本人移民很多來這耕種,他睡慣了榻榻米,所以說日本那邊做榻榻米的人,也搬過來移民過來做榻榻米給他們用,日本戰敗之後,他的日本人的榻榻米店,就說要賣給我阿公,我阿公就把他接下來。

 

由於鳳林鎮過去是一個日本移民村,因此許多珍貴的文化與技術就流傳下來,而一開始家中開設榻榻米店是請師傅來做,他們則是負責材料準備及販售。

榻榻米師傅 徐家復 (左)

 

我從小就是玩稻稈,那時候家裡也沒有人手,我媽媽就叫我去,去田裡曬稻稈,去拉,拉整堆,(再)請人載回來,那個師傅他是做案子的,他是沒有幫人家收稻稈,我們東西準備好,他就幫你做。

 

徐家復從小耳濡目染且在稻草堆裡長大,原本自己是老闆,後來從台電退休後,他決定接下來當成副業,技術則是和徒弟學的。

榻榻米師傅 徐家復(左)

 

我是跟徒弟學的,我就玩票性質的做,那個師傅做一做,這邊沒有生意了去花蓮發展,家裡就空著,沒有人做,我就會一直摸索,一直做,那時候做的時候,手也是切到都是傷口,要縫這些,慢慢的就一直做,我做五十多年了,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慢慢練習,很快的徐家復也成為師傅,雖然已經七十多歲的他,只要有訂單他還是願意接下來做。

榻榻米師傅 徐家復(左)

 

我們學榻榻米也不是說很難的事情,差不多就是一個月、兩個月他就學得會,再來就是動作比較慢,一開始會去刺到會割到,你做了一兩年就變成師傅了。

 

但如今手工製作榻榻米的訂單越來越少,眼看這項技藝就要失傳了。

榻榻米師傅 徐家復(左)

家裡的工作,學到了加減啦,從過年到現在,兩個多月以來,沒有人來買半件,靠這個吃飯是沒辦法的。

 

多年來,徐師傅對榻榻米還是堅持一針一線、慢慢縫製,即使辛苦,但對他來說,只期望這伴隨著淡淡草香的迷人傳統技藝,還能有機會繼續被看見。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剪輯 李明燈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