糶,是出售穀物的意思,糶手,指的就是拍賣員,而在電腦化的科技時代,花蓮果菜批發市場,仍然還保留口語拍賣的交易模式,拍賣員在農民、承銷商中間,肩負價格平衡的角色,花蓮地區生產的蔬菜,有一半都會送到這裡來拍賣,在東部的果菜市場中,地位舉足輕重,一起來認識這個充滿生命力、又有趣的拍賣文化。
鏗鏘有力的拍賣聲不絕於耳,每到下午兩點,安靜的市場,頓時熱鬧了起來。
花蓮果菜市場,是全台灣果菜批發市場中,唯一還以人工口語拍賣的市場,平均3到5秒結一籃菜,比電腦還快。
[花蓮縣蔬菜運銷合作社 課長
蕭能華]
市況好2秒鐘也可能結價,颱風要來,颱風來的時候,也很快,因為大家想要搶菜,大家要搶菜就比較快,你要是像現在比較賣不出去了,那就比較沒辦法了,要牽聲(等出價)喔。
拍賣員嘴上工夫了得,速度之快,讓承銷商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思考。
[花蓮縣蔬菜運銷合作社 課長
蕭能華]
3塊、3塊,4塊、4塊,第一聲的3塊,就是說要不要比,要不要比,要比的,要加價的趕快,再來,4塊、4塊、4塊,就是一個催促詞,要不要比,不比我要趕快結價囉。
[花蓮縣蔬菜運銷合作社 課長
蕭能華]
我們這裡叫做武市,武市,所以我們喊的那個語調,比較會有高高低低、起起伏伏,這樣讓人感覺比較熱鬧這樣,也讓人感覺說,這裡的市況很好這樣。
這裡是產地市場,拍賣員什麼菜都要了解、都要拍賣,事前得做足準備功課。
[拍賣員
陳宏義(客籍)]
今天的價錢是不是跟昨天的趨勢一樣,還是有漲幅,明天是什麼節,有節日嗎,今天早上承銷商在各市場的零售的狀況怎麼樣,都會影響到我們今天的拍賣。
需求量、到貨量、全台蔬果行情、天氣等等,都會影響價格,拍賣員必須在這當中取得平衡。
[拍賣員
陳宏義(客籍)]
你拍賣出那個價格是有要意義的,你懂嗎,那承銷商要賣得動的,賣不動直接會反映到第二天的拍賣。
花蓮地區生產的蔬菜,有一半都會送到這裡,市場每日交易量平均在50公噸上下。
[壽豐鄉農民
葉明德]
今天載白菜和大黃瓜,大黃瓜這樣,早上六點出門(去採收),差不多九點多就到這裡。
[吉安鄉農民
林燕玉]
早上才採收菜有沒有,比較新鮮,才不會說交到市場,下午的時候,來拍賣的時候,就會較為乾枯。
農民載來一車車新鮮蔬菜,拍賣市場的一天就此展開。
[花蓮縣蔬菜運銷合作社 課長
蕭能華]
八點開始有檢磅員,檢磅員就是教農民分級包裝,重量的檢查,還有排序。
[壽豐鄉農民
葉明德]
社員代號,這是重量,這是品名,包心白菜,成功白這樣。
[吉安鄉農民
林燕玉]
我們在田裡就分級好了,比如說這個這樣分,這個就是比較漂亮的,這最漂亮、最漂亮到這裡,這就次級的,那就比較醜的這樣,就有這樣分級,一定要分好來,價格才會好這樣。
65歲的葉明德,耕作面積有6甲地,他的蔬果交易量在市場排名前三。
[壽豐鄉農民
葉明德]
來這裡賣,比較穩定,比較穩啦,上台北麻煩啦,又要裝箱,有的沒的,很麻煩啦,這裡比較方便啦。
[新城鄉農民
陳蘭笑]
給果菜市場賣,我不會賣啊,就拿來這裡啊,(他就都會幫你處理好這樣),對啊。
[吉安鄉農民
林燕玉]
我的菜全部都交到這邊,我的發財車是兩噸半的,我一天差不多載11籃來這裡,11籃,我1籃差不多60幾公斤。
除了星期天休市之外,星期一到星期六都有拍賣。
[花蓮縣蔬菜運銷合作社 課長
蕭能華]
(農藥)檢驗做得很好,同時我們的四章一Q,也就是叫溯源專區,我們做得很好,每一籃蔬菜,它都有QR code,全花蓮縣市,所有的市場都要來我這邊批發,所以我注重的就是,供需調節。
消費者、農民、承銷商,都得顧慮到,拍賣員這中間者的角色,責任重大,拍賣過程,不僅嘴巴要喊,還得眼觀四面。
[花蓮縣蔬菜運銷合作社 課長
蕭能華]
這樣也是1塊,這樣也是10塊,也是100塊,手放屁股後面的、放頭上的、搔頭的啦、挖鼻孔的啦都有啦,我們放掉(結價)之後,(承銷商)說我有比欸,我說你是挖鼻子,我哪裡知道說你有比呢。
[拍賣員
陳宏義(客籍)]
有競價關係的人,我總不能比給你看吧,(承銷商)出價的時候,但是我就兩顆眼睛啊,那麼多人有時候會疏失了,一開始當然是,拍賣也是被罵出來的啦,講實在話是被罵出來的,價格賣不好也是被農民罵。
一場拍賣下來至少40分鐘到1小時,拍賣員要非常專心,還要鎮得住場子,三聲結價後,承銷商丟出手上感應器給拍賣員,完成交易。
[拍賣員
陳宏義(客籍)]
(所以要當拍賣員,你覺得最難的是什麼),對工作的熱忱,因為這個要很投入,你才學得起來,有的人學了半年、一年,學不起來。
然而,不同於台北在深夜拍賣,花蓮選在下午兩點拍賣,也是有原因的。
[花蓮縣蔬菜運銷合作社 課長
蕭能華]
譬如說有一些南瓜,還是說,比較可以放的東西,今天如果拍賣不出去的時候,我傍晚還可以再轉運到台北做一個拍賣,所以我會有兩個梯次做拍賣。
而每年11月到隔年4月,蔬菜產量大,供過於求時,果菜市場也會讓社福機構來申請領用,對於資源較不足的弱勢團體來說,助益良多。
[吉安鄉長照中心助理
林先生]
我們基本上會依照我們機構內的老人家,每一天所需求的種類去做申請,那頻率的話不一定,因為我們像申請一次,我們大概可以使用兩天到三天不等。
[花蓮縣蔬菜運銷合作社 課長
蕭能華]
尤其是大宗蔬菜,高麗菜、大白菜這個部分,它都會有一個超量,會有一個流標的現象,我們流標品放在現場來講,我們會po上我們合作社的一個網站、FB,來給公益團體去領用。
花蓮果菜市場的口語拍賣,從民國37年到現在,已經有70年之久,但目前拍賣員也剩不到5位,人才面臨斷層,拍賣員是市場的靈魂人物,也讓整個市場更加有生命力,他們也希望有新血加入,繼續傳續口語拍賣文化。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洪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