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森林覆蓋率六成,但在禁伐政策下,國內木材產量每年約三到五萬立方公尺,只占國內每年需求六百萬立方公尺不到1%,幾乎全仰賴進口,遭受國際社會批評。如今政府要重振林業,力拚五年內拉高自給率到3%,希望將國產木材推進市場,只是沉寂多年的台灣林業,產銷體系、生產技術甚至人力都出現嚴重斷層,國產材要重返市場,談何容易。
三月底,台北華山文創園區有一場別開生面的「森林市集」,集結國內各地的林業相關廠商,展售數百種商品。
這個就是,這是造林的苗木,造林的苗木,對,對,這柳杉嗎?對,這柳杉。
吸引農委會主委和林務局長目光的這座小木屋,是由建築公社打造,木料來自新竹林農梁兆清的製材廠。和夥伴花了兩天建造小木屋的許小姐說,國產木材一點都不輸給進口木材。
[建築公社 社員
許劭雍]
台灣的木材雖然,用上面可能就是節比較多或是怎麼樣,但是它其實品質不會輸給國外的這樣。然後我們堅持用國產其實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它就近嘛、然後便利,我們希望台灣的木材可以一直永續的被用下去,所以我們才會選擇用國產木材來蓋木屋。
[農委會林務局 局長
林華慶]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今天,這兩天會在華山舉辦這樣的市集,森林市集,先讓大家知道有國產材,而且要讓大家知道說,欸,國產木材,它的品質,其實並不輸給進口的木材,甚至,優於很多的這個進口木材。
全由國產木材建造的小木屋可說是非常稀少罕見,雖然台灣森林覆蓋率面積,約占全島面積60%,但木材來源99%以上都仰賴進口,國內木材自給率不到1%,飽受國際社會批評。
[農委會林試所 副所長
邱祈榮]
我們幾乎全部都是仰賴外來的木材,那外來的木材,以我們現在每一年的平均,大概,扣掉紙漿不算,我們大概每一年進口,大概六百萬立方米的這個木質的材料,包含到原木、包含到你說三夾板啦、粒片板等等的,這些都包含在這裡面。雪山隧道,兩條,那個隧道,塞得滿滿的只有五百五十萬立方米。
國內禁止伐木後,林業停滯三十年,農委會決定重啟林業,提出「林業經濟振興計畫」,林試所盤點全國森林資源與林業現況,27萬公頃生產性人工林中,排除保護區、環境敏感區、距離道路一公里以上的區塊,共有18萬公頃具生產潛力的林地,同時規畫出六大林木生產潛力區,以及四大竹生產潛力區,預計一公頃每年可達五立方米的生長量,力拚五年內國內木材自給率達到3%。
[農委會林試所 副所長
邱祈榮]
我們的策略大概是,很清楚的就是說,怎麼樣去,從資源端,把生產區位規畫出來,然後製造、供銷這兩塊到市場,整個要整體來做,所以我們大概是希望透過,產業聚落這樣子的概念,把林產業等於是,因為它是區域性的,能夠發展出來。
不過要重新利用森林,官方同時也面對著龐大的壓力,休養生息數十年的山林,如今要重啟伐木,不免讓人擔憂。
[農委會林務局 局長
林華慶]
在森林的經營上面,我們區分成天然林跟人工林,它可以有不同的目標,不同的經營管理方式,一樣,對於這個整個環境,它不會造成任何的這個傷害的,所以其實,所謂伐木,不應該只是用道德與否的這個觀點來看,因為,實際它就是一個我們會需要使用到的這個資源,而且是一個非常環保可以再生的這個資源,我們為什麼不用它。重點是,要在合適的地方去生產這些木材,這是未來我們應該要做的。
避免環保團體有疑慮,林務單位引進FSC森林認證,確保伐木程序符合生態永續,FSC是一個國際性的非政府組織「森林管理委員會」,規範林木生產過程能顧及經濟、社會與環境三大面向,木材來源合法、加工接受監督、可完整追蹤,就可獲得FSC認證標章。
[農委會林試所 副所長
邱祈榮]
你的整個森林的經營,是符合永續的要求的部分,也就是說一個國際的水準(FSC森林認證),來確保你的經營是,讓你這個林地是能夠永續的。看看你的執行的區位啊,你的整個執行的時候對環境有沒有造成污染等等的,我想這是一套很有效的管理制度。
[農委會林務局 局長
林華慶]
不管是木材的廠商,或者是,所謂的這個林農都來申請,還有像林業合作社,我們就鼓勵大家來申請FSC的驗證,那政府呢,林務局呢,會提供二分之一的補助,就是希望說,我們要有木材可以用,我們更希望我們這個木材是來自友善環境的這個過程,那尊重到這個周邊的社區,關注到勞工的權益,這樣的幾個面向。
官方想重新推廣台灣木材,原因之一,說來尷尬。1996年啟動的全民造林計畫,在2004年停止,這期間造林面積高達3萬6千公頃,造林契約在2011年後陸續到期,這些樹木不知該何去何從。
[苗栗林農
徐良東]
可以伐木了,我們伐了,問題是要種回去,現在沒有那個能耐了,現在像林農全部都六十歲以上了,沒辦法再種回去了,所以說盡量,我盡量能不伐木就不伐木,但是你說像是杉木來說,你種了,到二十年後,它會空心,那就會死掉,不淘汰不行。
[新竹林農
梁國興]
我們已經種植三十幾年了,已經可以伐木了,因為木頭種了一段時間後它就會成熟了,就可以使用了,如果你不伐下來使用,它會老死,對生態、對這個環境是不好的,以後會很多枯倒木啊,然後會土石流,可能是那木頭枯倒之後,滑下來的。
只是要活化山村經濟,重啟林業,談何容易。台灣林業停滯三十年,生產技術、人才早已出現嚴重斷層。
[新竹林農
梁兆清]
造林木你不經營,以後你也找不到工人來做,沒有了,沒有年輕人來接啊,砍樹沒人,搬運班也沒人,你有(林木)也沒用,等著看天而已,沒工人你就是搬不出去,怎樣搬,你木材單價再貴,你也搬不出去,最主要要有人,沒有人來說什麼都是空談,是這點啦。
[農委會林試所 副所長
邱祈榮]
我們也是希望以後能夠獎勵或是補助一些年輕人,願意到這樣子的製材廠,那另外一個就是提升他們的設備,你的生產設備能提升的話,你的安全性提升,而且你的效率是比較好的,那你就可以提高,每一個工作人員的一個生產效率,相對的,就是讓年輕人也比較願意投入到這樣子的產業。
[農委會林務局 局長
林華慶]
假如說國產木材未來能夠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我相信以我們產業界的這種,這種韌性或者是反應,快速的反應,這些都可以慢慢地銜接起來,那我們從一個經濟學最基本的核心就是,只要是有利可圖,自然就會有人才願意投入,自然技術也就會進來。
雕刻師傅持刀在杉木上雕琢,這是他第一次嘗試用台灣國產材創作,這家三義木雕業者專做文創商品,在木雕界名氣不小。
[木雕業者
湯堯聖]
這次用的是濕材,就是說有泡過水,所以它比較軟,然後刻出來這個它,你看它的前面那個有沒有,也很細緻,所以我們認為來做雕刻也是很好用。
貓頭鷹、黑熊這些木雕品雖然個頭小巧,但大量商品化後加總起來使用的木料並不少,然而台灣木料供需卻常出現廠商、生產者彼此不知道對方存在的窘境,官方試圖將產銷體系裡斷裂的供需兩端,重新接合。
[木雕業者
湯堯聖]
像這次我們拿到的木料,也剛好是林務局幫我做一個連接引薦說,欸,其實這個正昌(製材廠)它有做這樣的木料,我們來試試看,剛好它說,它有認證過,我們台灣的木料,對我們使用端來說,我們也因為這個關係,我們說可以找到相對應的窗口,去買到我們想用的材料這樣。
[農委會林試所 副所長
邱祈榮]
所以我們希望以後是有一個供銷平台來媒合,譬如說你今天,你需要木材,你的工廠需要木材,這邊我生產什麼樣的木材,是不是有一個類似交易的一個平台,可以媒合大家供需的需求,然後去建立一個長期穩定的一個關係。
根據調查,國產木材目前最常被拿來製成模板,占85%,林試所希望未來多開發高附加價值的「單木經濟」,不用砍伐很多林木,也能創造一定的產值。
[農委會林試所 副所長
邱祈榮]
同樣的樹長在這個區域,小樹做小樹的用途,大樹做大樹的用途,那如果大的樹的話,我們就所謂單木的一個模式,好好的去賣它,去做成家具,去做設計,去做整個,好好的去提高它的價值的話,也許賣一棵樹的錢,抵得過你賣一百棵小樹的錢,這樣就有產值出來。
動手拼湊組合完成,就是一隻貓頭鷹,旁邊還有獅子、鱷魚,它們都是利用整理林地清除的枝材製作而成,這些材料包可取代學童常用的塑料類美勞材料。
[苗栗南庄林農
徐良東]
它(林試所)開發給我們研發,我給它的那種技術轉移金技術轉移金它是,兩年的契約,就開發做這個,我認為說這些東西,這個創作是很好啦,是不是是說,這市場如果有打開來有沒有,不用一輩子靠這政府跟你補助。
又或者是和木作工坊合作,讓木製品更為精緻化。
[台東林管處 技正
鄧淑萍]
搭配國產木材,像這桃花心木很漂亮,它是做什麼的,(是)做小提琴的材料,如果是國產材的時候,我們可以做那個梳子,它不會有靜電,或是說那有不好的,環境荷爾蒙的東西來傷害我們,所以我們還有做這個調味料的罐子,可以考慮到食安。
[農委會林試所 副所長
邱祈榮]
那終究啦,也許你生產的量不是增加很多,可是我們希望產值,就是經濟活動所帶來的這些效益是能夠增加,譬如說增加百分之五十,或是能夠翻倍,等到你收益多的時候,你當然就願意提供更多的一些經費去保護你這塊地。
從毫無節制的伐木盛況,轉為休養生息的保育山林,台灣過猶不及的林業政策,一路走到今天,終究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刻,只是沉寂三十年的林業要甦醒,達到活化山村經濟、讓國產材重返市場,這一路恐怕要闖的難關還不少。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 Apr 13 Thu 2017 14:00
535集-國產材重返市場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