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之子若是在台灣成長,華語通常不是太大問題,反而是對媽媽的語言感到陌生。不過,不少新移民之子在台灣出生,但是在媽媽的故鄉,由外公外婆等家人照顧,到了就學年齡才回台就讀。雖然拿的是台灣身分證,但因為完全沒有中文能力,有些必須降級就讀,上課宛如鴨子聽雷,語言不通,想交朋友也較困難,常導致他們在學習上、生活上缺乏自信。一群新移民媽媽與台灣全國新住民萌芽發展協會,看見這樣的問題,便隨班免費擔任孩子的翻譯,並投入課後輔導照顧,希望幫助新移民之子成長學習。
對 你可以形容喔,怎樣的樹木高大的,真心,真心,我真心愛你喔,我不是假的喔,我是真心喔。

在桃園新街國小一年級的班上,一位新移民媽媽陪在雪雲身旁,跟著老師上課的內容,用越南語和華語穿插教學,因為雪雲去年剛回到台灣,一句華語都不會講,上課幾乎是鴨子聽雷,連要交朋友都困難。

[新移民二代
王雪雲]
我不會講國語,(所以一開始是不是進去的時候你有交到朋友嗎),沒有,(為什麼),因為我後來,我來的時候我不會講,(然後呢),然後我去學校我沒有同學跟我玩。

像雪雲一樣的孩子,在新街國小不在少數,這些新移民二代,從小在越南長大,由外公、外婆照顧,直到入學年齡到了,不得不回台讀書,但從小說的是越南話,幾乎不可能跟同年齡的孩子同班,許多都得要降級就讀。

[新移民二代
楊惠淳]
我進來就(應該)念四年級,過來這裡台灣念三年級,(那國語課是在哪邊上),在一年級,(為什麼國語課的時候就要去一年級上),因為我聽不懂,要跟一年級老師說,(請)老師教我。

桃園新街國小在四年多前就發現這樣狀況,因此邀請學校志工關美芳協助翻譯與指導。

[翻譯志工媽媽
關美芳]
我心裡其實想,我們那時候過來(台灣)可能躲在家裡,晚上去上課,等到會講才出社會,但是看到他們就很可憐,一下子完全不會(就)丟到一個陌生,完全一個(陌生的)環境,他會無助又怕,然後又大又變小(身材很高卻是到低年級班級),你知道嗎,所以我覺得這一塊,我覺得,我就覺得要趕快幫助他們,因為我怕他們放棄學習。

[桃園中壢新街國小 校長
鄭詩釧]
我們認為這個孩子他,一進來是,馬上要跟我們在地的孩子有沒有,共同學習有沒有,我這麼對他是,非常不公平的,針對這,針對這幾個孩子有沒有,他每星期,每星期,每班,先進去,進去班級裡面,與那位孩子一起學習,從旁和他,像陪他讀書這樣,做他的,做他那種的,那班級老師的翻譯。

降級就讀、學習不順利,對孩子心靈往往造成重大的影響,擔任翻譯志工的關美芳,幾年前就曾因為母親生病回到越南,中斷翻譯工作,再次回台後,才知道,本來輔導的孩子性情大變,變得不願意講話,讓她相當自責。

[翻譯志工媽媽
關美芳]
我們想進入他的心,搞不懂,他不願意講,後來我一直去他家玩,然後學校有安排我,陪他、要教他什麼,都有,有時候他不願意接受,後來跟他家人,他阿公就說,欸,我知道了,因為要找到他的原因,他說聽他,他說聽到他用skype跟越南的表弟講話說,來台灣沒有用,不好,很丟臉,那麼高大的,那麼高大,然後跟一年級的小朋友上課,然後才知道他的心理受傷那一塊。

有了這次的例子後,只要學校需要,關美芳都會盡量抽空協助,尤其不少孩子家庭都曾遭遇變故,需要更多的愛與關心。

[台灣全國新住民萌芽發展協會 執行長
趙佩玲]
我們這邊的孩子,多數都是單親的孩子,家庭遭到很多不同,不同類型的變故,那最後可能離婚啦,或者是先生家裡這邊有發生一些其他的事情,那孩子畢竟是他們自己,自己在台灣生的,他們希望能夠照顧孩子。

長期投入輔導新移民姊妹的趙佩玲,與先生陳暐傑,也因平時接觸新移民,而了解這樣的趨勢,近年來開始免費提供新移民二代課後輔導課程,許多新移民姊妹們也熱心加入。

[翻譯志工媽媽
官美連]
慢慢慢慢,就很多這些從國外返台的,不太會說中文的,像印尼的、越南的,你看到他們(覺得)很可憐,因為我就想到以前,我台灣這邊,政府也對自己很好,有讓我們,有上電腦課,國語各項的,那就是可以奉獻自己給台灣一點,所以就輔導這個,這些孩子這樣子。

不只輔導功課,加強華語能力,協會也會充實他們在生活上的認知。

我們今天來市場,介紹那個台灣的那個菜給你們認識好不好,好不好,還有我看市場裡有賣什麼啊,蔥。

第一次到台灣市場,兩個新移民孩子眼睛張得大大的,不時還會好奇的想問問老闆。藉由這樣的生活場景啟發他們的好奇心,更能勇敢開口說華語。

你這個多少錢,來,快,老闆 你這多少錢,你問那個姊姊,這個多少錢,這個多少錢,什麼,你要大聲一點啊阿姨她聽不懂你說的,這個多少錢。

[台灣全國新住民萌芽發展協會 執行長
趙佩玲]
其實,我們有時候在跟他們溝通交談的上面,就會發現,欸,其實有一些專有名詞他們並不太了解,他們在學校用營養午餐,可是什麼菜是什麼菜他們可能不知道,那是不是也應該從這個生活上面協助他們,或者是去市場上面,可以比較一下,台灣和越南有什麼不一樣,包括,有菜的或者是水果各種品項上面,這個都可以從一般日常生活當中,也建立他們一些學習的方向==ns==

不同於在學校得全神貫注的緊張氣氛,來到課輔班,孩子們露出笑容,感到放鬆,因為在這有許多朋友可以作伴,彼此用母語交談甚至唱著家鄉的歌,但未來陸陸續續,將有五千多位像這樣越南返台的孩子,也會面臨同樣的難題,只靠這幾位新移民姊妹們並不夠,因此他們打算傳遞陪伴翻譯的模式到全國,也希望政府能注意到,新移民二代未來要面對的學習課題。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剪輯 戴志明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