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桃園縣的新屋溪口,以前有許多水筆仔當屏障,極盛的時候有上百公尺寬,但後來因為環境破壞造成水筆仔消失,附近防風林也跟著不見、海岸線倒退。但是一對住在桃園的夫妻,只因為內心對鄉土熱愛,捨不得台灣美麗的原貌被衝擊,過去15年來努力投入復育,竟然讓消失好久的水筆仔重新出現,吸引來招潮蟹。究竟他們是怎麼辦到,他們又為什麼願意如此付出?桃園縣境內的新屋溪,水流由東向西北,經過新屋鄉和觀音鄉之後注入台灣海峽,這條主流長14.3公里,流域面積18.8平方公里的河川,看起來就和數百條台灣其他河川一樣,不怎麼起眼,但連接海水的交會處,可是有著一段愛鄉愛土的故事,而且正在進行中。
新屋溪出海的地方,十幾年前只有垃圾,看起來髒亂不堪,不過這麼多年來,現在鏡頭看出去,已經是一整片綠油油的紅樹林,甚至是一個新的生態保育區,到底這是怎麼變出來,還是哪些人去做出來的。
頂著強風和烈日,在新屋溪出海口來回穿梭,謝健山和莊春菊兩夫妻正忙著撿拾地上的垃圾,他們不是清潔隊員也不是環保局員工,這麼專注的觀察保護,只為了周圍這一片紅樹林,而且一做就是十五年。
[馬鞍藤工作室成員
莊春菊]
聽老人家有說過,這以前就是一片紅樹林 水筆仔,不過我們來到這裡看之後,其實全部沒有了,就因為我們的戰備道路要開通,開通了這些水筆仔就全部被砍掉了。
[馬鞍藤工作室成員
謝健山]
差不多二十多年前,我們就一群有興趣的一個成員覺得就說,這紅樹林對我們的,因為大家都在學校上班,覺得說,這個對老師 小朋友的教學上有很大的一個幫助,那我們就去發動,來這邊做一個復育的工作。
來自彰化的謝健山,雖然客語不怎麼標準,但當上客家女婿之後,也跟著愛上這塊土地,兩個人因為不捨得家鄉河川原有的生態遭到破壞,二十年前開始關心注意,尤其對珍貴的水筆仔,從當年只剩十幾棵到現在復育成功出現一整片,都有他們投入的痕跡。
====CG===這種生長在紅樹林裡面珍貴的胎生植物水筆仔,別名又叫茄藤樹、紅海茄苳,原生地在中國南方、台灣西部、印度、婆羅洲等地,除了部分可以醃漬,樹皮可以提製染料,對於海濱防風更適合。==OUT==
[馬鞍藤工作室成員
莊春菊]
像你如果有種水筆仔,我們的海浪,像颱風來的時候那大浪拍打過來那時,它(水筆仔)就是第一個,幫我們阻擋海浪的第一個功臣,所以你水筆仔種有一整排就像我們的海岸長城一樣,它有防禦大浪直接打到陸上的功能。
就因為對河川環境和維護食物鏈有很多好處,經過縣政府 鄉公所以及其他保育團體共同協助,現在新屋溪出海口已經有整片紅樹林溼地,這讓當初投入復育的夫妻倆,看到十幾年來的辛苦沒有白費,快樂的心情全寫在臉上,但是這一路走來,不但要學習,例如病蟲害或是栽種失敗的問題,面對一般人的質疑還需要高度耐心才能去因應。
[馬鞍藤工作室成員
莊春菊]
一些好朋友都說,你夫妻倆怎麼樣了吃飽太閒嗎,每天有事沒事都跑去海邊,不是去觀察招潮蟹就是去種水筆仔到底要做什麼,不過這麼多年來,我老公他很有心,每次要是有遊客來這裡玩,他都會跟他們解說這裡的生態,所以有越來越多人認同我們做這件事。
[馬鞍藤工作室成員
謝健山]
早期我還不懂生態,是我太太,我太太對生態的執著,我是司機,我就帶我太太到處去照相,我太太就告訴我,一人在玩,你帶我來為什麼不要一起來玩,對生態一起來玩呢,我就想,有道理,我就一頭鑽下去,結果我鑽得比我太太還要執著。
從當初不懂到完全投入,現在的謝先生除了在這裡復育生態,平常還在林務局擔任森林解說員,積極參與環保的心一點也不輸太太。
溼地上隨處可見的招潮蟹,在台灣沿海有十種====CG====光是這裡就占了六種,兩支螯大小不同是雄蟹,一樣小的話就是雌蟹,全世界總共有六十二種,海棲類出沒在紅樹林向海的地方,外觀還會隨環境時間轉換顏色習慣藏在洞裡面 閃避捕食者也能遮陽保濕==OUT==因為現在海岸復育不錯,珍貴的牠數量已經比以前多。
保育環境總有挫折,尤其稀有的招潮蟹因為可愛迷人,常常被好奇的民眾抓起來玩,造成好不容易養成的生態受到傷害,是謝先生夫妻倆最痛心的事,他們除了盡量勸導,也只能期盼大家增強保育觀念。
夫妻倆用童心般的熱情投入對家鄉生態的愛,看起來很瘋狂,但他們真的樂在其中,在成功復育整片紅樹林之後,卻有部分人質疑,雖然有良好的螃蟹生態但會不會對於河川造成危險。
[桃園縣新屋鄉
鄉長 葉佐禹]
不要去做大工程,不要去挖它的河川,不要去動它(溪流),如果來種些自然生態在這溪流兩邊來種的時候,我想沒什麼破壞的問題,而且更加有一個說,這種好好綠化之後,看到這環境這麼漂亮。
因為在河川出海口的外面生長,謝先生說,這裡的紅樹林不但不會造成河川淤塞,還能幫忙阻擋海浪和風砂,但維護環境畢竟不能只靠少數人,永續的生態觀念也很重要尤其基礎教育。
除了在海邊河邊研究這些生態,其實平常也很忙的謝先生和莊老師,也沒忘記,將他們這十幾年的經驗帶到生活裡面,像現在還在小學任教的莊老師,多年來就在上課的時候,將這些海邊研究出來的植物生態,教給小朋友。
[桃園平興國小
老師 莊春菊]
你自己如果覺得說,我們自己的國家 自己的家鄉有這麼特殊生物的多樣性,你如果沒有從學生小小(的時候)就灌輸他這種觀念,我覺得他大了,就會對自己家鄉的那一份情感就會沒那麼深。
把對環境深深的愛,用身體力行去維護,莊老師也努力教育下一代,要每個人從小愛自己的家鄉,愛自己的土地。
或許和老公兩個人看起來只是小小的一股力量,但沒有怨言又不後悔的感染力,很快的,不只在桃園海邊,可能在更多角落也會有故事跟著呈現,而保護生態觀念也將會被越來越多人認同,被越來越多人支持。
採訪/撰述 謝佳凌
攝影/剪輯 陳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