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公又稱伯公,是台灣民間信仰中,最普遍的眾神之一,因為人們認為伯公是地方行政神,保護鄉里安寧與平靜。因此,尤其在鄉下地方,隔不了多遠,就有一座伯公。也就因為和民眾很親近,在伯公信仰中,常常也會反映當地的歷史演進,或是先民的心靈需求。這次要帶大家到台中縣的石岡鄉和東勢鎮,了解像是感恩水圳賜水,而發展出的水頭伯公。反映希望多子多孫,在伯公廟裡供奉伯子。甚至因為先民建造的堤防,看似一條鯉魚,而得名鯉魚伯公。台中縣石岡鄉,舊名石岡仔,位於大甲溪中游之通谷地帶,開發於清乾隆年間。在飽受九二一的摧殘後,這幾年致力發展觀光。境內一萬六千餘人口,客家人佔了五成多。而淳樸的小鎮裡,大約有四十多座的土地公廟,因此常常可以看到茂盛的大樹下,伴隨著伯公廟,有簡樸 原始 華麗等各式樣貌,在聚落中守護著土地。

眼前這個擁有華麗牌樓的伯公廟,叫做和盛開基福德祠。八寶圳的流水從廟前經過,必須跨過水泥橋,才會到達伯公廟的位置。這座伯公廟,可以說是和和盛村的開發息息相關。因為早在一百多年前,先民來此開墾就開始供奉。

[石岡鄉和盛村
耆老 黃和潭]
我的長輩跟我說,看到榕樹,旁邊有一棵榕樹,榕樹很大棵,底下放著一個伯公,整個庄都沒有伯公,因此就做開基伯公。

<這邊以前一條小路,這個八寶圳沒有這樣糊的,不是,用石頭砌成的 很開闊,可能這裡到那裡,伯公剛好在這邊,一棵榕樹直直地長上去,長的很高,底下的伯公是矮矮,用石頭砌起來的,後來上庄的人說,這個伯公是這樣來的。才撿起來在這裡蓋 擲筊,蓋一個比較小的廟起來。>

當地耆老說明伯公的舊址,如今可以看見的是這塊鑲在牆上,已經內容不太清楚的芳名錄。現在廟內精緻又美麗的雕樑畫棟,則是九二一地震後所翻修。

[石岡鄉和盛村
耆老 黃和潭]
九二一地震之後,(民國)八十八年到九十九年,我們才開始蓋起來,才組成一個委員(會),大家才說這個沒有蓋起來,不是辦法,那時候倒塌地很嚴重,神明都被壓在裡面,撿起來之後才再蓋。

無論是新廟或舊廟,開基伯公一直是居民生活的重心,當然很大一部分是信仰層面。

[石岡鄉和盛村
耆老 黃和潭]
警察來這邊,警察說抓賊抓不到,他(居民)就說我們伯公拜一拜,你就可以抓到,是這樣的原因,那是一種笑談,我現在也不敢跟你說得太誇張,結果不到兩天,真的就被他(警察)抓到,這是真實的事。

這類傳說的真實與否,或許並不重要,而是信仰本身,重在心靈的敬畏和反思,和其所要傳達的道德約束價值。

並不是所有的伯公,都有實體的廟宇建築。像現在這個位在和盛村,八寶圳入水口旁的水頭伯公,不仔細看,還不知道這裡,是居民感念自然的所在。水頭伯公只有香爐和水杯,旁邊兩公尺的地方是天公爐。其由來則是1928年,當地開鑿八寶圳之時,祈求平安所演變而來。

[石岡鄉和盛村
耆老 田榮華]
每次來做圳的時候,在這裡拜拜 尊敬祂,做圳平安順利這樣子。

屬於意象形式的祭祀,也象徵農民感謝水頭賜水的信仰。然而,為何不給伯公一個遮風避雨,舒適又安穩的「家」呢?

[石岡鄉和盛村
村長 何賴財桂]
以前的人就這樣拜,就一質流傳下來,後代的人一樣這樣的信仰,這樣來拜祂。

或許因為如此,才能顯現水頭伯公,其信仰的真諦吧。鏡頭來到和盛村另一處伯公廟,光聽它的名字「雞油伯公」,就不禁令人好奇。

[石岡鄉和盛村
耆老 劉雨金]
本來有一棵雞油樹,底下供奉一顆石頭,叫做雞油伯公,因為樹名的關係,才叫做雞油伯公。

伯公廟的名稱,常常因為其由來所得名。不過在這裡的金爐上,卻可以發現爐公仙師的香位,這個只有從事,打鐵、五金等相關行業的人,才會供奉的祖師爺,為何會出現在這處?

[石岡鄉和盛村
耆老 劉雨金]
信士要來燒香,正位一支(香),門神兩支(香),加起來就是三支。天公爐一支,加起來是四支香。台灣人的風俗啊,四的數字不喜歡,才說再來設一個爐公(仙師),再來加一支香,大家說好啊,才把祂設下去,這樣燒起來就五支的意思啦。

現在知道了,原來是香爐數字的關係,才有這樣的祭祀。而走進內堂,除了伯公 伯婆之外,一旁還供奉著所謂的「伯子」。有伯子的信仰,在台灣眾多的伯公廟,可是相當少見。

[石岡鄉和盛村
耆老 劉雨金]
可能當時的人想,像我們人有爸爸 有媽媽,就有子有孫,不然就給祂供奉伯子這樣。

沒想到伯公的信仰,在某些層次來說,也反映人類社會型態。在石岡鄉,有供奉伯子的土地公廟還不少。當地望族的舊居「劉厝伙房」,因為極具代表性,在整修過後,現在開放成客家文化會館。而就在入口處,有一棵大榕樹,伴隨著的則是伯公廟。從建築看來,可以知道是重新翻修過,但仔細看神龕裡,同樣有供奉伯子。

[石岡鄉土牛村
耆老 劉紀信]
我們(劉厝)子孫那麼多,你們這邊的伯公沒有伯子,你們供奉伯子,(象徵)子孫眾多這樣子。

富有人情味的信仰,反映著人們的精神寄託。而供奉伯子,都是讓金身安座在伯公旁,不過來到九房村一座土地公廟,隱身在農田和民宅之間,看起來只是一般的廟宇。但進入內堂,伯婆的懷裡抱著小孩子。

[石岡鄉九房村
耆老 羅周]
(清朝紅毛番)要來侵犯老百姓,他們就跑 居民要跑,小孩子生多 照顧不來,之後才托付給伯婆,原因是這樣來的,所以說這個伯子不是伯婆生的,是人家寄託的,居民寄託祂的,所以我們這邊的伯婆有照顧小孩,原因就是這樣來的。

伯婆抱子的由來,或許是因為先民逃難不及,而將小孩放在土地公廟,之後回來發現小孩依然存活,感恩之心轉到伯婆,才會有這樣的信仰。不過在傳統信仰中,大部分的伯婆都不喜歡小孩子,但經過這個典故,居民得知此廟的伯婆很喜歡小孩子,所以往後就有許多信眾來此,認伯公 伯婆當乾爸 乾媽,保佑平安長大成人。

和石岡鄉只有一溪之隔的東勢鎮,境內也是有特殊的土地公廟。神龕裡,笑容和藹可親的伯公金身,旁邊圍繞著是一顆顆石頭,再往後走,可以看到長長一條,約五十公尺的河堤。

[東勢鎮東安里
里長 劉貞亮]
我們鯉魚伯公,在清光道年間,大埔客從(中國)大陸過來,這樣算起來有兩百多年了,當時過來的先民,這邊並沒有這個堤防。這裡的百姓為了,河川的水一直沖過來,當然就要做堤防,來保護我們里民,那時就這樣做起來,怎麼最後看起來會像鯉魚的形狀,就把祂供奉就鯉魚伯公。

先民所築的堤防,無意間砌成鯉魚的形狀,也因此有了鯉魚伯公的名稱。而河川改向的緣故,如今這座堤防,已經不再具有原本的功能。但當年建築的技術與智慧,卻讓它至今仍屹立不搖。

[東勢鎮東安里
里長 劉貞亮]
這些石頭很堅固,石頭要掉下來不太可能,因為這是咬石,石頭咬住石頭 很穩,到後來地震(九二一),多少有些受損,這都要請師傅砌,不是我們隨便放上去,就OK了,這個掉下去會打到人,常常有很多人來參觀 遊玩,石頭要砌得穩固一點,安全問題。

兼具當地信仰中心,和觀光景點的鯉魚伯公廟,隨著時代的發展,堤防上的石頭,也從當初神聖不可侵,演變到現在,讓民眾可以在上頭彩繪。內容取其廟名,小石頭變成一隻隻的鯉魚。

[東勢鎮東安里
里長 劉貞亮]
現在因為一直社區發展,社區在交流,別的社區會過來參觀,我們就給它用這個彩繪,小孩子讓他彩繪 給他看,畫鯉魚,大家也很有興趣,畫這樣那麼有趣的東西,做成導遊(意象),讓人家來遊玩。

無論是結合伯公特色,發展社區意象,或是反映先民需求,所衍生的祭祀型態。而人口不多的東勢和石岡,土地公廟加起來,就有約一百四十座之多。伯公信仰沒有一定的標準,但可以確信的是,一座伯公廟的歷史,代表不少當地的過往和演進。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