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內政部公布2022年統計,新生兒出生率再創新低,一整年新生兒不到14萬人。也因為現代人生得少,因此每個孩子都是家長心中的寶,六歲前的兒童發展黃金期更被大家關注。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大約6%至8%,醫生更認為三歲前是重要觀察期,如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孩子也能跟得上同齡兒童發展的腳步。《放手。慢飛》系列報導第一集、我的孩子沒有不一樣,我們首先帶大家來看早療家庭的心聲,國內又有哪些早療資源跟服務?還需要怎麼加油呢?記者吳怡君跟李明燈的專題報導!


 

 

 

迎接每一個新生命誕生,是世界上每一位父母所期待的希望,特別是臺灣生育率低迷的情形下,每位嬰孩的出生都是家中的寶,但如果發現剛出生的寶寶跟其他家孩子不太一樣,那可能就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來面對。

貝貝母親 林威廷(右)

一聽到的時候就是不太能接受啦,對,那時候其實大概自己有一個底,但是醫生下那個診斷的時候,還是覺得,就是還是覺得怎麼會這樣子。

小宇母親 范春霞(右)

本來出生的時候也有那種聽力檢查,一開始也是不通過,後面又過了三四個月的時候再去檢查過,所以就確定是那種聽損。

 

 

家長們說出心裡的擔憂與不捨,因為這兩位母親的孩子,其實都是被醫生診斷為生長遲緩的現象==cgin==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目前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約6~8%,也就是全國每一百個孩子裡,疑似會有六到八位孩子,出現成長遲緩的情況,也就是一般外界所稱呼的慢飛天使==cgout==

衛福部社家署 副署長 張美美(右)

通常在發展遲緩大概有幾個面向可以考量,就是譬如說他在認知的發展,他在生理的發展,他還有是在心理社會,以及他是在這個語言跟溝通的部分,或者他的生活技能的部分,我們都可以注意到,他是不是有發展跟一般的孩子,比較有異常的這個部分。

記者 吳怡君

 

該如何了解與觀察,自己孩子成長方面是否有遲緩情形呢,==cgin==其實國民健康署在孩子七歲以前,就有七次的兒童健康檢查,同時孩子出生時家長就會領有這本兒童健康手冊,在裡頭都有詳細的說明,每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發展是不是有成長遲緩的情形,家長可以做觀察,到時候看醫生時,還有聯合評估的時候,就會(對判斷)帶來更多的幫助==cgout==

耕莘醫院兒童發展中心主任 陳培濤(右)

預防保健,那個部分的話,當然除了一些簡單的預防注射以外,其實有一面是針對發展里程碑方面的話,就是有提供給家長去做參考,去讓家長去覺得,我的小朋友是不是在這個年齡層,有一些東西是還沒有做得很好,或者是有一些疑慮的時候,就是可以考慮,就是說是不是我孩子是,真的是有必要做進一步的釐清這樣子。

國民健康署婦幼健康組副組長 蔡維誼(右)

我們每次,七次兒童健檢之前,那他是分不同的年齡的,那家長可以針對小朋友的這些發展的狀況,我們有一個家長評估的這個量表,那我們希望家長能夠在帶小朋友去做兒童健檢之前,能夠先把這個量表,那依照每天看到兒童發展的狀況先做一個紀錄,然後把這些紀錄能夠跟你這個小兒科醫師,能夠告訴他,哪些可以做到,哪些不能夠做到。

影片提供 國民健康署(0327-0355)

透過這一本兒童健康手冊內容,可以觀察孩子在細動作、粗動作、語言與認知和社會性方面是否有跟上發展,同時也有相關影片,幫助家長更精確了解發展評估的重點。

國民健康署婦幼健康組副組長 蔡維誼(右)

你只看那紅色的字,也許你沒有辦法清楚它是什麼意思,我們特別拍了八部影片,那家長就在每一次健檢之前,譬如說這是第三次,那我先把這個要評估的事項先看完影片之後,那再去做這個相關的這個紀錄,那這樣的記錄也會比較精準。

 

==cgin==現代家長對孩子生長發展情形越來越重視,從衛福部社家署近五年來發展遲緩兒童通報人數統計來看,從107年23,953名至111年有30,907名,其中家長自行通報的比例為107年8.1%到111年提高到9.6%==cgout==

衛福部社家署副署長 張美美(右)

 

其實孩子發展遲緩不見得代表他是問題,而是我們早期發現了孩子,讓他在治療的黃金期,我們讓他及早接受治療之後,他其實就會趕上跟一般孩子的進度,我覺得這個是我們現在比較多人有這個觀念。

 

好再來什麼,肩膀肩膀,預備開始,12345678。

 

位於高雄旗山區的早療中心,一早校園就充滿活力,第一堂課程是體能課,從跑跳等動作練習到丟沙包等,甚至帶入生活知識,讓孩子們從有趣的體能活動中提升認知與語言能力。

伊甸旗山區兒童早療中心組長 張敏慧(右)

簡單的跳好了,他告訴自己的身體腳要蹲下去或往前,或者是他拿一樣東西,可能老師會跟他說拿紅色沙包,他就去找說,紅色在哪裡要拿起來,往哪裡丟或者往哪裡放,其實都是跟認知也有關係。

 

在這群孩子中,可以看見個頭小的小宇,戴著電子耳的他,是一名聽障的孩子。但起初得知孩子是聽障,小宇的母親內心相當痛苦與難熬,但仍積極為孩子找尋早療的資源與復健。

小宇母親 范春霞(右)

剛聽到的時候,就想到會崩潰,真的,現在跟當初的心情是相差很大,想到當初是很崩潰那種,現在來講看他可以跟一般的小朋友接觸,所以真的覺得自己再辛苦也值得。

教保老師 黃湘涵(右)

像小宇他就是明顯雙耳聽障,那其實雙耳聽障最明顯的就是像他的平衡這塊,就是他可能就是最需要做提升的地方。

 

也因為小宇及早治療,透過現今早療評估與醫療機構體系等協助,一點一滴進步。

小宇母親 范春霞(右)

因為小朋友在這種早療的環境下,真的進步看得到,大家都看得到他的進步,所以還是早一點,帶他來早療。

 

小宇母親認為不需要在意旁人的眼光,勇敢帶孩子踏出早療的那一步,是正確的決定。

 

貝貝跳,蹲,跳,哇你會自己跳了。

 

同樣積極且用心帶孩子進行早療課程的還有貝貝的母親。

 

乳牛鴨子,加油。

 

對於大人的簡單指令能夠理解與做到的貝貝,目前除了進入幼兒園上課外,每週會到美濃的服務據點做時段療育課程。

據點老師 涂瑞美(右)

他一進來,我們就有先去做一個評估,那當時的他不太他連話都很少,他在我們感統教室裡面,跑來跑去很開心,但是他沒有什麼話語。

 

原本貝貝母親相當擔憂,但經過早療中心評估後,其實貝貝認知能力不錯,因此建議貝貝可以上一般幼兒園,並多與同儕互動與刺激,每週加強據點時段療育課程即可,課程中特別加強貝貝的定性和口說能力以及加強粗大與精細動作,大家都看見貝貝的進步。

據點老師 涂瑞美(右)

 

所以我們後來評估的結果,就給媽媽的建議是,希望他可以找到幼兒園去上課,因為畢竟幼兒園的,比較接近一般性普通的這種環境,對孩子來說他的刺激,他的,對他的幫助是最大的。

貝貝母親 林威廷(右)

畢竟孩子就是有一些需要帶上來能力的部分,他現在其實就是早療課開始之後,然後其實是進步真的還滿多的。

 

一般來說早期療育機構分為全日托與半日托以及時段療育服務。

衛福部社家署副署長 張美美(右)

那目前我們有布建了有119處的社區療育據點,那也有專業的人員,包括說是我們的教保人員,可以跟家長一起來討論,那另外我們也會針對有需要的部分,也會有一些治療師來做協助,那另外我們還有的是,剛有提到我們在療育據點也會有的是,時段療育,家長也可以帶過來,那有一些那家長不方便出來的,其實我們可以到宅,到宅去做一些服務。

 

那這裡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水床,那水床呢,我們這裡面是一個恆溫的水床,還有光纖這個光纖,它會變換不同的顏色,所以小朋友,他躺在這裡,它可以幫助他情緒穩定。

 

這裡是新竹市兒童發展早療中心,是一間照顧身心障礙兒童的日間服務中心,針對每位不同障別的孩子,都有個別化的訓練服務。

新竹市兒童發展早期療育中心主任 楊玉玲(右)

 

所以我們就會去拆解很多不同的訓練目標,那終其都是希望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夠進步,那我們其實在早期療育的服務過程當中,早期療育之所以重要就是,當家長發現孩子有落後的時候,能夠讓孩子上課接受訓練,他三歲之前接受早療,是三歲之後的功效的十倍。

社工 陳語潔(右)

 

我主要也是會去服務家長,目的就是我社工角色,其實目的是幫他們做一些資源的連結,然後就是幫他們就是,在他們在就學期間是可以更穩定的上課,然後讓家長可以成為他們後盾,然後去服務他們,去讓他們更安心的把小孩交到我們手上。

 

在這裡不僅訓練他們的自理能力,課程與設備更是多元,包含溜直排輪、騎腳踏車、球類等體能課,也有利用顏色與積木等不同視覺為基礎課程的感官訓練。

職能治療師 鄭雅心(右)

 

我們每年的話其實都會開,召開一次就是ISP的會議,然後在那個會議裡面就是,就是所有的家長跟所有我們的專業人員都會來,然後在那個會議裡面,會跟家長討論說,下一年度,我們會幫小朋友設定的目標內容是什麼。

教保員 劉書婷(右)

 

像等一下感官角的話,我們就會提供大量的沙箱,還有豆子,還有決明子,對,然後讓小朋友去觸碰、去看,那個像視障小朋友,視覺需求比較大的話,我們會給他一些有會發光的積木,然後讓他去堆疊去辨認這些顏色,體能角的話,我們就會準備球在那邊,然後跟他玩傳接球,對,有些小朋友的目標可能是溜直排輪,那我們就會在那個時間讓他穿直排輪滑。

新竹市兒童發展早期療育中心主任 楊玉玲(右)

 

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希望孩子之後是可以跟一般孩子就是一起上課, 所以我們這裡的課程設計概念,也是類同幼兒園這樣,就是我們希望孩子,一般孩子他享受到什麼樣的就是上課的內容,跟刺激,我們身心障礙孩子,也是同等一樣的權利。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跟上成長發展的腳步,但究竟能預防遲緩兒的發生嗎?發展遲緩的原因是先天還是後天的呢?

衛福部社家署 副署長 張美美(右)

發展遲緩的原因大概,有很多其實目前還是原因不明,據了解這個已經知道的原因裡面,其實滿重要的是遺傳跟環境,那遺傳大概像先天性的疾病,所以為什麼我會鼓勵這個要婚育的,要去做健康檢查。

耕莘醫院兒童發展中心主任 陳培濤(右)

原則上我們還是有大概差不多一半以上,是找不到原因的,所謂後天的因素,也就是說這個小朋友,基本上他是個非常健康的孩子,可是因為你後面的所謂的一些刺激不足,或者是教養方面的一些,就是不是那麼樣的一個,給一個足夠的教養跟相關經驗的話,其實還是有很多小朋友就是會有一些,那種所謂因為後天因素導致的一些遲緩。

相片來源 耕莘醫院兒童發展中心(1240-1254)

疑似遲緩兒的個案,在經過聯合評估醫院的醫師與團隊治療師等診斷與評估之後,將會擬定出治療計畫與家長溝通。

耕莘醫院兒童發展中心主任 陳培濤(右)

那診斷出來之後,那當然根據小朋友比較,他的診斷以及他目前所比較欠缺的部分的話,我們會擬定出一些所謂的治療計畫。

 

相片來源 耕莘醫院兒童發展中心(1314-1318)

但許多家長也反映現實等待聯合評估時間相當長,擔心因此錯失孩子的黃金治療期。

貝貝母親 林威廷(右)

從就醫到評估,評估之後到上課,可能短則三個月,慢則一年吧,但是小孩子的成長是不等人的。

 

==cgin==為了回應家長及加速聯合評估的效率,國民健康署在112年提高聯合評估醫療機構的量能,根據統計,108年全臺有51家聯合評估中心到111年也只有52家,直到今年112年一口氣共增加23家聯評中心,目前共有75家==cgout==

國民健康署婦幼健康組副組長 蔡維誼(右)

那目前是有75家的聯合評估中心,那除了評估中心以外,各縣市政府還有所謂的評估醫院,那如果再加評估醫院醫院的話,那目前是有102家,那在全國各地提供家長做這個評估的服務。

 

在各早療機構跟政府資源積極投入下,過去「大隻雞慢啼」或害怕被外界貼標籤而延誤治療的傳統觀念,現在正在翻轉中。醫生們更鼓勵家長要勇敢帶孩子一起面對!讓慢飛的孩子一樣有機會自信成長。

採訪/撰述 吳怡君

攝影/剪輯 李明燈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