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今年的全國客家日活動,特別選在溪州鄉舉辦,其實早在清代,就有第一批的客家人移居到溪州,不過現在,早已經變成大家所說的福佬客,而後來,日本時代,因為糖廠的設立,有了第二批移居溪州的客家人,他們大多是從桃竹苗地區移居過去的,他們也開墾舊濁水溪河道,把石頭地變良田,用濁水溪的黑泥,孕育了優質的稻米、芭樂等農產,而這批客家人,只剩老一輩的還會說客語,近年,客家意識提升,在地客家人也透過各種方式,努力的要把溪州客家傳承下去。
省道上車子來來往往,兩旁盛開的黃花風鈴木,在陽光下更加耀眼燦爛,這裡,是溪州鄉的溪厝社區。

溪厝,這個等於說是我們的中間線,然後呢,我的左手邊這邊是閩南人,在我們的右手邊這邊,都是客家人,那我們雖然分兩邊,可是我們都是一家人。

參加輕旅行的遊客,認真聽著解說,溪州鄉有3萬多人,客家人約有1千多,比例不高,不過集中在鄉裡幾個聚落。

[溪州鄉 鄉長
黃盛祿]
包括我們所謂西畔村的九甲,然後成功村的岸角,還有我們溪厝村的六戶巷、廣東巷,還有我們舊眉村的一個黃家厝這樣子,大概有五個聚落是屬於我們客家的鄉親這樣子。

廣一巷、廣東巷等,從地名就可大略推斷溪州客家人的蹤跡。溪州客家人主要分為兩支,清朝時期就有第一批移民,大都已福佬化,而日本時代從桃竹苗遷下來的,老一輩還會說客語。

[彰化縣岸角客家協會 理事長
羅進興]
日本時代的糖廠,叫做三五公司,它去桃竹苗開說明會說我們這裡有糖廠,缺工人,我們客家人就想到,要出外賺錢這樣比較好,就很多人來這裡做工,做一做就想說,有工錢好賺,休息的時候,像這河底,就各人去占,去圍一圍,各人去搬一搬石頭就圍,就圍了幾畝田起來。

[溪州鄉西畔村 村長
徐旭安]
(阿公)差不多15、16歲,從中壢,他牽兩隻,我阿公他是牽兩隻牛來這裡開墾的,這裡都是河,這就是濁水溪,河,來到這邊看,以前都是石頭,沒什麼,就放濁水,放濁水讓它沉澱下去,石頭撿走,這樣就慢慢的來這樣開墾的。

濁水溪因大水改道後,舊濁水溪河道成了大片浮覆地,也成了客家人南遷的新據點。

[溪州鄉西畔村 村長
徐旭安]
河洛人就占好的,他那就沒有石頭的,他這種的不做,會被人笑說,我們這石頭多,會被河洛人笑說,笨客家人,那就無法耕種來生存了,你還在做這樣。

後來生活穩定了,一個拉一個,慢慢的整個家族都移居下來,一開始都種田,現在大多改種芭樂。

現在這個時期就要剪枝,要修剪枝葉,不可以讓它一直長高,對啊,要包、要採都很麻煩,要先剪掉一些。

這期的芭樂接近採收尾聲,農民一邊採收、一邊修枝。

[溪州鄉芭樂農
羅德光]
種十幾年了,以前都種田,種田覺得這樣每年要翻,成本都要花很多,所以後來很多人種芭樂,種下去收成,差不多五、六個月的時間
有好採收。

這樣黃黃的就可以採了。

農民自豪用濁水溪的黑泥,孕育出來的溪州芭樂,又脆又香甜,但照顧起來可很耗工。

[溪州鄉芭樂農
羅德光]
這一枝長出來差不多都有五、六顆,你如果不要的,差不多三、四顆不要,就採掉它,留一顆到兩顆比較漂亮的再包起來這樣。

芭樂園後方是羅家老屋,豫章堂三個字顯而易見,一進到客廳,兩旁牆上還有對聯。

[彰化縣岸角客家協會 理事長
羅進興]
豫立規模念先人創造維艱克勤克儉歷盡風霜為後裔,章明事業思我輩承志由難,堅勞耐苦,追尋餘地繼前光,就意思也一樣,我們上輩的怎麼做,我們後輩的要來承接。

對聯記載著祖先艱辛開墾過程,也希望子孫光耀門楣,而客廳也有供奉祖先牌位。

[彰化縣岸角客家協會 理事長
羅進興]
我們有龍神,龍神,就是我們客家人有福德龍神,就在我們神桌下方,還有我們的祖先,當然,在我們最早最早的祖先是在我們客廳就大牌,所有的名字都寫上去。

你知不知道今天什麼日子,我知道啊,今天呢,就是放假出來玩的日子,不是啦,今天是天穿日,啊,什麼,天穿日,喔,天穿日,對啊,天穿日,天穿日是什麼東東,天穿日是什麼,咚咚的隆咚咚咚。

戲偶子劇團用詼諧的布袋戲,講述天穿日由來,台下觀眾看得入迷,今年彰化縣的天穿日活動,特別選在溪州舉辦,大人小孩全都動員起來,還有全程以客語進行的三獻禮祭典。

全國客家日暨天穿日,於溪州公園擺設香案,禮請聖佛仙神光臨。

[彰化縣岸角客家協會 理事長
羅進興]
我們客家人,很尊敬女媧娘娘,她救到那天,剛好正月二十,她就救到很多人,我們所有的人民百姓,就感念祂的恩澤,就每年就會來祭拜女媧娘娘。

恭向女媧娘娘行三鞠躬禮,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村民準備甜粄、油錐仔來祭拜,要給女媧娘補天地,正獻官、副獻官,跟著指令進行各項儀式。在客語流失嚴重的彰化,生活中要聽到客語已不容易,更何況要以客語來進行儀式,這天主導整個祭典的溪州覆靈宮,其實都還承襲著客家老祖先的傳統。

[彰化縣岸角客家協會 理事長
羅進興]
當然沒有那麼簡單,因為我們現在大部分都和福佬人混合在一起了,不過我們的覆靈宮,還保持著很完整的客家話的傳統,宗教、風俗、禮儀,都還保持得很完全這樣。

[溪州鄉 鄉長
黃盛祿]
包括我們客語的誦經,純客語的誦經,還有我們客家文化的聚落調查,還有我們客家的,客家聚落的一個輕旅(行),對遊客的一個介紹,然後客家建築的一個了解等等,那我們這幾年,真的下了很多的工夫。

溪州過去少有客家相關活動,不過這幾年,透過調查、探訪、辦活動等,連結起客家鄉親,溪州客家人的認同逐漸提升,尤其也把重點,放在下一代身上。

一邊彈烏克麗麗、一邊唱歡迎歌,成功國小西畔分校的小朋友們,自信的在台上展現歌喉,一連帶來幾首客家歌曲,不僅如此,還有武術表演。

[溪州鄉成功國小 校長
陳靜婷]
不只是語言的學習,然後還包括我們傳統的美食啊,傳統的文化、武術、齊眉棍、武獅,我想我們的孩子真是多才多藝。

成功國小西畔分校是彰化縣客家傳統文化生活學園,校園所在地西畔村,就是一個傳統客家聚落。

[溪州鄉成功國小西畔分校 主任
陳建文]
民國58年的時候,我們在地的客家父老,因為我們學生要到外地去讀書,很辛苦,所以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土地的把土地捐出來,爭取設立這樣一所分校。

不過學生人數逐年減少,一度面臨廢校危機,但村民都希望分校可以保留,後來有了政府支持,轉型為客家傳統文化生活學園,每週二有客家獅社團,週四則是客家日。

[溪州鄉成功國小 校長
陳靜婷]
目前我們這邊村落裡面大概只有阿公阿婆他們會講,可是他們的爸爸媽媽其實不太會說,所以我們希望反過來,藉由我們下一代的支持,他的力量,然後再結合我們上一代的阿公阿婆,然後接著連我們的爸爸媽媽也都會講客語,那我想這個就成功了。

左手這個不要揮得那麼大,稍微,因為你揮得太大,你這邊有個什麼,空隙,就露出你的弱點出來了。

西畔分校有9位老師,都不是客家人,但包括陳建文在內,已有4位拿到初級、或是中高級客語認證,帶著小朋友深耕自己的文化。

[溪州鄉成功國小西畔分校 主任
陳建文]
我們都會播放客家歌謠之外,還有請學生,之間的互動、問候語,師生的問候語,我們就是盡量鼓勵大家,用客家話來講。

想為溪州做些事的人還有他,16歲就離開溪州的陳俊禎,兩年前辭去竹科公司的經理職務,回到家鄉,開了這間咖啡店。

[溪州鄉咖啡店 老闆
陳俊禎]
我老闆問我,你回去做什麼,我說,台積電人才很多,差我一個沒什麼關係啦,但是如果說,年輕人,他可以回他的家鄉,一起去努力、打拚,或許會有一些改變。

陳俊禎會回鄉,和舅舅突然離世有關,他的舅舅當了一輩子農民,也辛苦了一輩子,常常得不到合理的報酬,讓他很想為農民做點事。

[溪州鄉咖啡店 老闆
陳俊禎]
咖啡店當成一個平台,去推廣農產品,然後吸引多一點的觀光客、我的朋友來找我,他可以,去了解我家鄉的農產品。

他還試著用溪州的農產品來做烘焙,像是黑米吐司、司康、鬆餅等。

那這個黑米是沒有農藥、沒有化學肥料去栽培出來的。

在溪州開咖啡店,哪有那麼容易生存,但頭洗下去了,只能想辦法堅持下去。

[溪州鄉咖啡店 老闆
陳俊禎]
做咖啡其實有很多問題啊,你知道嗎,我的家鄉溪州沒有人你知道嗎。

現在顧客除了有在地的年輕人、上網搜尋來的,還有很多是以前在新竹的同事和朋友。

[溪州鄉咖啡店 老闆
陳俊禎]
自從我回來兩年了,我想大概有超過一千個人,一千個人,因為我在這裡,而來到溪州。

而當初外部的質疑聲音,也不重要了。

[溪州鄉咖啡店 老闆
陳俊禎]
很多人笑我說,你怎麼那麼傻呢,你回來做什麼,你一年賺那麼多錢,你回來,一杯咖啡,100元,然後一個司康30元,慢慢慢慢這樣賺,你能賺到什麼錢。

能維持基本生活就夠了,重點不是賺多少錢,能為家鄉帶來改變,才是重要的。

[溪州鄉咖啡店 老闆
陳俊禎]
我們有很多知識,那我自己也跟,就是跟社會,跟很多地方有很多的那種連結,那我們把我們的知識分享出來,那能夠做一些連結,那或許就會有改變。

陳俊禎還是溪州鄉的客語推行委員,到他店裡,用客語點餐,還會送小點心。清代移居溪州的客家人,已經變成福佬客,日本時代從桃竹苗南遷的客家人,也漸漸被同化,但還是有一群人,在各自的領域中,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努力的想為客家、為溪州,做點什麼,留下些什麼。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