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南端有個滇緬村落,擁有四國九族的多元文化色彩。五十多年前這批異域孤軍在政府的安排下,定居在屏東和高雄交界的四個新村,其中軍官與士官分配在屏東里港鄉的信國、定遠社區,遺眷與單身者則住在高雄美濃區的精忠、成功社區,自成一個跨縣市的社區結構,至今仍保留諸多異域的飲食文化與風俗民情。<豬頭皮先烤過之後,再來冰鎮,再來切它。這個蒜酥,放一些蒜酥下去,再放一點我們特製的香料,酸甜的酸甜醬,酸酸甜甜。>

淋上特製酸甜醬,撒上花生粉和香菜,小吃店老闆娘拿手的家鄉菜雲南大薄片立刻完成。除了雲南大薄片外,包燒肉、包料魚、牛肉乾巴,全都是雲南頗具代表性的菜餚。

[信國社區小吃店
老闆 吳芮清]
最特殊的就是乾巴,豬肉乾,豬肉乾我們叫豬乾巴,那牛肉乾就叫牛乾巴,(這樣)弄肉乾留得比較久,用很多香料去醃,醃了之後再來烤它,再來炸它這樣

這碗假日限量的豌豆粉,清滑潤口、果凍般的口感,配上酸辣香麻的醬汁,讓人一試難忘。涼拌米線、米干、涼拌木瓜絲,滿桌全是夏日消暑的爽口美食。

[信國社區小吃店
老闆 蘇兆生]
我們現在雲南口味是偏酸偏辣啦,可是我們來到台灣以後就改良了,稍微清淡一點,就剛好有一點甜、有一點酸、稍微有一點辣,尤其夏天吃了比較爽口,還有我們的涼拌的口味大部分就是清爽,就是健胃這樣子

雲南美食小吃店,在這裡相當盛行不是沒有原因,民國三十八年,國民政府遷台後,原本駐守雲南、貴州的國軍部隊,戰後退守到滇緬邊界,過著打游擊的生活,一直到民國五十年才由國防部安排,正式入住屏東與高雄交界的四個新村。

[信國社區居民
陳義]
以前老蔣游擊隊,在那邊就是說,我爸他們那時候就是有參加游擊隊,就是幫打共匪,從雲南撤到緬甸,滇緬那邊,然後從那邊,本來老蔣說還要打回去的,後來就沒有打,然後就從那邊又撤退過來台灣這樣子。

[信國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梁宏才]
屏東里港兩個村,然後高雄美濃兩個村,那屏東的話,我們這邊,屏東這邊就是信國村跟定遠村,信國村是軍官退伍的,定遠村是士官退伍的,有眷的,成功跟精忠村是屬於高雄美濃鎮,現在美濃區,精忠它是單身,眷屬沒有回到台灣來,幾乎都單身啦,那成功村它是屬於遺眷啦,因為先生不是陣亡就是被俘啦這樣

五十年前,這群異域孤軍輾轉來到台灣定居,但剛開始日子可也不好過,在滿是大石的河川地上開墾,篳路藍縷。

[信國社區居民
陳義]
剛過來的時候很辛苦,就是那時候這邊都是河床地,河床地要開採,都是我爸他們就是慢慢(開墾),政府農場就給他們一塊地,就是給他們去生活這樣子,就慢慢去開採。

為了安置這群義胞,政府強行收回土地重新分配給他們,早期的移墾者因而忿忿不平,導致常有械鬥和衝突發生。

[精忠社區居民
馬有福]
還有一種觀念是說,我已經種植了那麼多年了,你外來的怎麼會說要分配給你外來的呢,就有一些誤解。這所以有一些不愉快的打鬥或是什麼,這個村子就是單身的(人),所以跟那邊(客家庄)對抗比較多,激烈一點。

[信國社區小吃店
老闆 蘇兆生]
小時候的話就是跟客家人在一起(讀書),因為種族各方面,語言各方面不同,就是說,大家都會打打鬧鬧的會有啦,就是說,他們就罵我們「義公胞(螞蟻窩)」,我們罵他「客家胞」這樣子,這是小時候的趣事啦。

[吉東國小校長
葉鵲根]
每次週六、週日,我們就很喜歡去那邊逗他們,他們看到我們也會丟石頭這樣,在那邊互相的叫陣,好像誰比較勇敢一樣,誰比較勇這樣,回來學校的時候,我們就會吹牛說我們多厲害,去他們那邊他們都快嚇死了這樣,大家就說,哇 你怎麼這麼厲害,為我們學校爭光一樣

經過了半世紀,大家都能笑談當時的衝突,不再壁壘分明,不過滇緬義胞村特殊的人文背景,仍使得村落內擁有不同於客家庄的景觀,例如反共復國的精神標語林立,而早年開墾河川地,搬運不走的大石,也砌成家戶圍牆,形成特殊景象。

[精忠社區居民
馬有福]
住家附近為了要清除這些方便住家的空間,所以把石頭就撿到邊上當作圍籬,有的就是放在地邊上,也是當作界線也好,當做擋土牆也好,都是這樣,那個時候是,這個石頭要處理很傷腦筋,沒有能力、沒有錢、也沒有車,所以只能這樣擺著。

除了石砌圍牆外,在這裡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波羅蜜,結實纍纍的果子,其實代表著他們對家鄉的思念。

[精忠社區居民
馬有福]
波蘿蜜是以前我們在緬甸寮國、泰國那邊的時候,這些都是熱帶(國家)的東西,到處都有的,那麼回到台灣以後會懷念家鄉的蔬果,所以他們回去以後就帶了種子來就種,種下去就不知不覺,就那麼多年來,到處每一家都有。

[信國社區居民
劉老太太]
這個(波羅蜜)熟了以後,炒著吃,肉可以吃,籽就像菱角一樣,像地瓜一樣,可以燒來吃,烤來吃,籽還可以煮排骨湯吃

滇緬邊境美斯樂的子民,歷經戰火摧殘、顛沛流離,終於撤遷台灣安居,歷經半個世紀,早已族群融合,他鄉是故鄉,也為台灣土地,寫下一頁豐富多元的移民史。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