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這個時候,花蓮鳳林長橋里附近,總是傳來一陣陣的燻肉香。鍾景華和邱永美夫婦,每到過年前總是忙得不可開交,他們家的臘肉,可是傳承自父親的好手藝,鍾景華的父親曾是豬肉攤販,因為以前沒有冰箱,父親就跟一位廣東梅縣的老兵學做臘肉,30年來都是這個傳統風味,製作過程耗時費工,一忙起來,還得在寒冬中徹夜守著炭火才行,也因此,他們家的臘肉總是相當受歡迎,地方上還有句話說,沒吃到他們家的臘肉,就不算過年。一串串臘肉吊掛在竹竿上,溫暖的冬日豔陽,灑落下來,也讓人嗅到一股濃濃的年節氣氛。

<香料要先配好,有肉桂、百草粉、甘草粉,糖、鹽、要放酒,買這個肉,都是專門用三層肉,透料(一整條)這樣,透料就是做好,要拜拜,客家人要拜拜,誠心誠意,有頭有尾啦這樣做出來,變成客家的一個特色臘肉。>

將每料豬肉沾上特製醃料,這裡頭,可是由十多種辛香料製成的獨家配方,而特選的上等三層肉,肥瘦均勻,口感最好。

<這差不多一斤左右,三層肉,有肥有瘦,吃起來不會硬,口感比較滑,比較好吃。>
<這要醃四、五天,比較入味,四、五天的中間,要一直翻、讓它稍微上下交換,一天要翻一次。>

小鎮上這間臘肉小店,已經在鳳林飄香三十多年,每到過年前,總是這幅忙碌的景象,當地人還流傳一句話,說是沒吃到他們家的臘肉,就不算是過年,但現在,全台灣都有人慕名而來。

<這塊肉很漂亮,這塊肉好吃,騎幾天了,我騎今天第七天第八天了,用這個,第七天喔,喔 那你路上會不會烤掉就吃掉了,這個這個,這裝飯好了,直接帶到路上一直吃好了,好 謝謝。>

[老闆
鍾景華]
很熱的時候,可能臘肉就,自然在這個季節你不會想要去吃它,可是在寒冷的天氣,如果是臘肉啊,想像它的味道,就是熱烘烘的,烤的那種感覺,或是說在寒冷的這個季節裡面,又是年節到的時候,那種臘肉的感覺好像是回家過年的感覺啦,就是好像是這種重溫早年的那種情景一樣。

鍾景華的父親,以前是豬肉攤販,因為早期沒有冰箱可以保存食物,所以就將豬肉醃漬起來增加保存期限。

[老闆
鍾景華]
我爸爸傳下來的,以前來到花蓮這裡耕種很辛苦,颱風什麼的,就收成不好,後來就想說賣豬肉。因為早年肉品是缺乏的,年節才有肉,那肉的保存方式就是,大概就是變成,比方說是客家鹹豬肉、或是臘肉,是保存的方式,那年節,那個年代就是肉品就是,才是吃肉時節,平時的話,以前的肉類是相當稀少。

不過,有別於湖南或是其它省份的臘肉,鍾家的這個好滋味,可是師承自廣東梅縣的客家口味。

[老闆
鍾景華]
以前因為花蓮颱風多,小河每次都淹水,政府有派退除役官兵來這裡做堤防,這邊算是退除役官兵的駐地,因為他們退除役官兵是外省兵,他有廣東人,因為他們過年過節也會想家也會想要吃到臘肉,認識以後,教我爸爸做廣東臘肉。

蒸熟的臘肉切成薄片,油亮透紅,搭配蒜苗一口咬下,清爽又不油膩。或是二者一起拌炒,臘肉吸附著蒜香、蒜苗吸附著肉香,不管怎麼吃就是對味。

因為訂單量大,現在有的臘肉改用電烤爐來烘烤,但還是有許多饕客,指名要他們家,用古法製作的炭烤臘肉。

<現在的人,還是喜歡以前的感覺,所以有的客人來,就說要買用木炭烤的這樣,(有人會特別訂購),(要用木炭烤的)對,所以說現在做就是分二部分。>

[老闆
鍾景華]
像這豬肉,整塊的烘乾看起來很漂亮,不過這個還沒烤之前,買回來以前,這要稍微(因為)有些會分開的,要把它綁好來,綁好烤出來整條才會漂亮。

風乾後,再用炭火慢燻,紅色炭火,在寒冬中帶來一絲暖意,空氣裡更瀰漫一股肉香味,這遵循古法製作的臘肉,至少得歷時六、七天,日夜趕工,才做得好。

[老闆
鍾景華]
這麼烘烤要五、六小時,要(控制炭火的大小)慢慢的烘,一小時要加一次火,晚上烤的話,半夜都要起床放木炭,還有天氣很冷的時候,也很辛苦。(所以以前都用炭火烤的時候),(整夜都沒得睡),睡一小時,又要趕快起來,早上又要一大早去買肉,要醃、要做,所以年節很忙。

不僅晚上沒得睡,寒冷的冬天要醃肉,鍾景華和老婆,常常是雙手醃到凍僵凍麻,這樣做了幾十年,雖然很辛苦,但是為了要讓這個傳統古早味,繼續飄香,他們選擇,繼續堅持。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徐偉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