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五十條主次要河川總長約三千公里,受污染河段高達三分之一,而河川主要污染源有55%是生活廢水。嘉義市有四大排水系統,中央大排是排水主動脈,占總排水的60%,東西向的排水以東川為主,分為北排和南排,其次是北港溪,而其中中央大排和北排流經市區之後,家庭污水「原汁原味」地排入了牛稠溪,根據市府針對牛稠溪三個主流段監測結果,水質全都不符標準,而這些污排水卻是嘉義市農民主要的灌溉用水。為了解決家庭廢水的問題,市府決定要興建污水處理廠,但廠址卻在城市下游的鳥岫,對於改善污排水有限之外,農田灌溉用水的淨化並沒有正面的改善,地方也提出分區分段的處理方式,卻不被市府接受,到底嘉義市家庭廢水污染農田有多嚴重?市府又打算如何解決?請看以下的報導。
阿里山脈水氣聚集,而這些水氣終將成為潔淨的水資源
[仁義潭住戶
池先生]
魚整群的出來玩,小鳥、水鴨在泅水,清澈的水很漂亮很乾淨。
這裡是嘉義市民生用水的活水源頭仁義潭,它和蘭潭,每天提供市區27萬人每日所需的乾淨水源。
[道將圳文化協會 前理事長
楊清樑]
早先開始,就開始從這裡有幾條野溪這樣開枝散葉下去,去補注,補注嘉義一些市區的灌溉用水。
嘉義市民打開水龍頭,就有乾淨的水可用,用過之後的水,就從排水孔消失了。但它真的消失了嗎?
[道將圳文化協會 前理事長
楊清樑]
原先沒有那麼多住戶的時候,山上的,整個匯流下來的水是乾淨的,平常就用這個水灌溉,補足,從兩邊溪抽上來,剩下用這個補足,原來是乾淨的,哪知道發展了幾十年,慢慢快了,我們忽略了民生用水、家庭用水,一些化學藥劑這樣通通下來以後,產生嚴重的問題。
你看這個,這個水都這樣,這個整個都是家庭污水你看。
他是],嘉義市頂庄里的里長,循著他的腳步,我們見識到了,頂庄里五十多公頃農田的灌溉用水。
[頂庄里 里長
莊天基]
上游房子蓋很多,沒辦法就,整個水源都排進來,就是說那些水真的
,就開始一直污染,一直污染,上面就住戶多,我們日常大家都要用水,就每天早上的廁所啦、洗衣的啦、洗臉啦、洗衣服啦、洗澡的啦、那個廁所的水流出來都是流到這裡來。
頂庄里位在嘉義市的東北邊,屬於嘉義市兩大水系之一的牛稠溪流域,早年農田灌溉都用地表水或是野溪為主,但隨著上游社區住戶的增加,家庭廢水直接排入水圳,農民只得引用上游3、4千戶的家庭污水來灌溉。
[頂庄里 里長
莊天基]
你看這個水真的,那一攪動就真的有夠臭的,這怎麼能用?(那水變成這樣多久了),這差不多30多年左右,30多年了,對,(那現在也沒有辦法引野溪的水來灌溉了嗎)?野溪的水也是很髒,為什麼?因為台灣良裕那個,它的電鍍水,化學用的電鍍水,和養殖業的那些水都灌在野溪,野溪,野溪裡面,全部魚也都死光了。
弔詭的是,頂庄不屬於嘉義農田水利會的灌區,而是屬於嘉義市下水道課管理,但下水道課不管農田灌溉用水,頂庄農民想要乾淨的灌溉水,只得自求多福。
[嘉義市政府公務處 處長
郭拱源]
等於是自力自助了啦,自救自己,自救了,對不對,因為,這第一個,我們的污,我們的污水的那個收集系統還沒有完成,第二個即使是完成了,到它(頂庄)那邊也是排得比較後面。
你來看多嚴重,就是說這是楊老師會關心而已,說一句實在的,有的真的,它(政府)就沒有在關心你什麼啊。灌溉水體惡質化,沿線的農田,不是休耕,就是無奈的用家庭廢水灌溉,十年前,里長和道將圳文化協會前理事長,一起著手淨化水源。
[頂庄里 里長
莊天基]
我從94年把水弄乾淨之後,96年他們(農民)就開始,一直種稻,一直,感覺到這些農民也回來種菜了,他們也回來這種菜了,他們也說,欸 這樣,這可以種喔,因為水有乾淨了,收穫量也好很多,之後就一直改變一直改變,現在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都一直回流回來。
十年前,莊里長無償提供出1800坪土地,利用生態工法,花了2年淨化家庭污水,活化了10多公頃的農田,也成了嘉義市水質淨化的觀摩示範點,但他希望成效能夠擴大,讓頂庄50甲地都能有乾淨的用水,而不是示範樣板。
[嘉義市 市長
涂醒哲]
這好像變成觀光為主的,不是用來真的淨水來給他的農作物使用,然後再變成說來發展農業,不是這樣子,農田灌溉用水這個問題是矛盾,相反啦,以前農田灌溉用水一定是要用污水啦,也就是說大便水啦,或是甚至是用,用,用那個什麼糞坑,要去抽起來啦,所以大家要去吵架啦,因為那個比較肥啊,才有,才有那個肥料的功能啊,所以那種水是最寶貴的啦。
[頂庄里 里長
莊天基]
但是他哪知道他澆的水是什麼水,要去重視食安不是光,一張嘴在說食安,食安,實際你要去了解食安是很,很嚴重的問題,你上面的水源沒有去,徹底去解決改善的話,種不出好東西啦==ns==
[師大化學系 教授
吳家誠]
重金屬的東西,環境的賀爾蒙,有些,我們會擔心的,多苯環、芳香烴這種東西,在科學裡面,有很多人寫的文章,全部都瞭解說,現在我們現代的家庭用的水,排出去的時候呢,會有很多,我們想像不到的,以前沒用到的,不存在的,那種化學物質在裡面==ns==
位在嘉義市外圍的頂庄,家庭廢水污染水圳已經非常不堪了,進入市區,污染更甚==ns==
污濁的河面上,不斷暈出如黑墨般的不明物體,這裡就是東川的北排,和嘉義市主要排水大動脈中央大排,縱橫流經市區之後,最終排入牛稠溪。
[荒野保護協會嘉義分會 會長
李冰丹]
在五十年前喔,不誇張的喔,可以下去,牛車,我還記得還可以耙沙,現在沒有人敢下去了,這個大概下去腳大概會爛掉,會臭掉,因為我們的嘉義市沒有污水處理廠啦,這個也都沒有處理,長久以來,我也很希望說執政者,能夠在這一方面,盡快地要改善,才能成為一個進步的城市。
根據環保署和嘉義市環保局,針對牛稠溪三個主流段監測結果,水質標準合格率均為零。最大的污染源,就是家庭廢水,市府也了解問題的嚴重性,整治排水刻不容緩,從92年,就在中央大排幹線的下游鳥岫,規畫16公頃的污水處理廠,但是卻因為工程設計圖抄襲的訴訟案,和外包公司倒閉,延宕12年,至今仍在原地打轉。
[嘉義市 市長
涂醒哲]
地下污水處理是0%啊,0%,我們的那種污水處理是,我們現在才開始才要用而已啊,這當然很遺憾,這個東西就是,以前的行政,我們不能,嚴格講也不能講叫行政怠惰啦,那這個壞運啦,因為遇到這個東西,訴訟啦,然後從92年規畫一直搞,搞到104年,我們今年才真正的開工啦。
[嘉義市政府公務處 處長
郭拱源]
鳥岫那邊的規畫就是說,我們要做一個污水處理廠在那邊,那我們把所有嘉義市的那個,總的那個污水量,總的污水量,然後我們大概有,有那個六萬個那個CMD啦,就是每天有六萬立方公尺的水,要在那個,那個地方來,來處理,那我們的接管戶,我們預計有八萬戶,但是有一些是在,是在比較邊緣的那個沒有納進來。
鳥岫污水處理廠目前正在設計當中,但即便蓋好了,恐怕仍形同虛設。
[嘉義市政府公務處 處長
郭拱源]
因為我們台灣蓋很多的公寓,後面和後面相對,後面大家都,都蓋違建,你這個污水管是從後面那邊接過來,用戶接管,不是從前面,很少從前面都是從後面,那從後面一接呢,那你蓋滿了違建在那邊,有的就蓋了三、四樓一直蓋上去,那我們將來要進去做,恐怕沒有辦法去,(那不是白搭嗎)?(我們如果主要幹線也好了),(管線沒有接到家庭那不是也是白搭嗎)?對==ns==
嘉義市車水馬龍的垂楊路底下,就是百年大圳中央大排,日治時期就規畫的灌排分離的溝渠。高處是灌溉水道,下方是排水水道,遺憾的是,隨著家戶污水量的增加和道路改建,近二十年來,中央大排根本無法執行灌排分離,市區所有的髒水都順著大排,流入大溪厝的三百公頃農地。
[道將圳文化協會 前理事長
楊清樑]
外圍從東北到西南,它整個都農田,沒有重劃,那這些農田依賴的水,還是靠這個中央大排,跟部分的北排下去,南排下去的水,所以一旦把這個水集中到鳥岫的時候會出現一個狀況,這些將近一千公頃的農田沒水可用。
[井色文化協會 理事長
邵祈誠]
市區這個生活廢水排放從經過社區這邊來,那社區這邊,因為有些農田就是做一些灌溉用渠用的這樣,(他們有得挑嗎),也沒有得挑啦,因為就是,只有這一條排放到社區,讓社區里民做些那個稻米的灌溉。
對於利用家庭廢水所生產作物的品質,當地居民自己也說不清楚。
[井色文化協會 理事長
邵祈誠]
它們都有作檢驗啦,也沒有跟里民講得很清楚,只是說,它們農會啦,還是公部門來做檢驗,它們是說這個稻米是可,可食用的,對。
[師大化學系 教授
吳家誠]
我們叫做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就持久性的有機污染物,這種東西呢,出現在我們環境中,太陽晒啊,要不然,要不然就環境裡的有那個微生物,將它分解都分解不掉,這種東西呢,就會跑到我們的土壤裡面,在我們在那種菜、種什麼植物啊,不然就在那養我們的魚、養我們的雞、養我們的鴨、養我們的豬,也會受這樣的影響。
鳥岫污水處理廠,可能造成下游農田無水可用,因此長期關心地方水文的道將圳文化協會前理事長,多次建議,分區、分段的處理方式,譬如過去,作為灌溉和滯洪用的北香湖如果善加利用,除了可以處理污排水問題,也能解決市區東北角跟北區灌溉水的問題。
[道將圳文化協會 前理事長
楊清樑]
大正年間,東洋利用這裡當滯洪池,然後灌溉那個(蔗田)水,那這個水以前的面積,以前的面積比這個都還大,比這個都還大,對,這個,這個公園的區塊是,將近30公頃左右,那你放大了,把這個區域,你看這個水文就看得到了,我們的污排水,北排的污排水從這裡或從這裡進來,它往這裡排到牛稠溪,那你在這裡有,就有辦法,處理我們剛剛看的北排那些,大量的污排水,而且那些農民就不需要再用污排水了。
[嘉義市政府公務處 處長
郭拱源]
那如果說,我們這邊也設一座污水處理場,那邊也設一座污水處理場,那這以後的管理的成本,不符合管理的那個成本,既然我們有污水系統了,我們城市也不是很大,我們只要接一個管子去把它接過來(鳥岫),那就OK啊,那用這種方式是比較經濟,對於為了管養方面是比較經濟的,而且不用去徵收土地,那北香湖,是一個很優美的地方,那我們那個嘉義的八景之一,那就讓它變成嘉義的,回復到原來的八景之一
[道將圳文化協會 前理事長
楊清樑]
這個區段人還是很少的,那你可以變滯洪池,擴大滯洪池更可以什麼,水岸景觀可以更漂亮,你為什麼把它縮成一個小水潭呢,然後陸地挖那麼大來種那個所謂的樹,這是不對的政策。
對於家庭廢污水灌溉農田的問題,有防疫學博士背景的涂市長一再重申,家庭廢水是「肥水」,而負責污水處理的工務處,也以土地取得方便為主要考量,對於莊里長擴大生態工法,或是楊理事長分區、分段處理污水的建言,並沒有納入考量。
[道將圳文化協會 前理事長
楊清樑]
好像它還沒有用心到這一塊,去想到嘉義的污水處理,沒有用心去思維,水怎麼來,流到哪裡去,我們污染以後流到哪裡去,沒有,這次通盤的檢討並沒有出現在,我的認知裡面,這是我很遺憾,所以中央大排應該來講,不管做了沒做它是一個樣板。
嘉義市是台灣大多地區的縮影,廢水變多變髒的速度遠比處理來得慢,政府單位想靠污水處理廠一勞永逸,但即使建了也不見得發揮功效,如果無法以更有高度的戰略思考正視水污染,最終所有的苦果都會透過食物鏈,會回到你我的餐桌。
採訪/撰稿 邱月華
攝影/剪輯 賴冠丞
旁白 吳詩禹
- Jan 14 Thu 2016 13:14
471集-牛稠溪的愁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