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保護協會和臺灣開放水域聯盟,在臺北市士林區的雙溪河,合辦了名為「雙溪願景」的活動,期望透過水中生物的調查和參與活動者觀察到的水質變化,敦促政府重視河川汙染,此外,也期望掀起政府開放水域議題,以培養水上活動技巧代替封閉水域,來降低民眾因戲水而溺水,是這次活動的另一個目的,因此他們追蹤調查雙溪的河川生物,也帶著民眾以安全為前提,輕鬆玩水,希望透過大人小孩享受水上活動的笑聲,讓政府以積極的態度面對開放水域的議題。邱月華跟羅應展的報導。


 

 

「雙溪願景」活動的第2天,有幾位志工老師去到碧溪橋下集合

小心翼翼的走在溼滑的河床上,他們要往河裡走去,前往前一天放置蝦籠的地點。

[荒野保護協會溪山組 蔡鴻生]
這都是(有)臺灣的原生種的溪,後面都是吳郭魚,因為臺灣原生種,牠對環境的需求很高,你汙染了,牠就生存不下去了,吳郭魚,牠是(屬於)經濟價值,牠的存活率,牠的環境要求不會很(高),所以你汙染的很嚴重,牠一樣可以存活,所以到後排大部分都是吳郭魚。

荒野保護協會溪山組的志工,將前一天放下的蝦籠收上岸後,就將收集到的魚、蝦、螃蟹等,分門別類的記錄牠們的大小、數量。

[荒野保護協會溪山組 蔡鴻生]
雍熙大哥一直在推廣這個活動,就是要讓整個雙溪河,讓大家都可以親近,都可以玩水。對啊,我們有4個點,我們這個很原始,第2個點也是很原始,第3個點和第4個點你就知道,那種水質,你就可以感受到,那種水質的不一樣。

接著他們又往下游走去,繼續收集雙溪的水中生物,這已經是他們第4年來觀察上、下游生態的變化。

[雙溪願景發起人 黃雍熙]
這個調查可以知道說這個河裡的生態,因為水乾淨和髒,河裡的生物不一樣,我們把這些紀錄留下來之後,下次如果政府有想辦法,來改善這個水汙染的問題,我們就可以有這些資料可以比對,那裡的生物有變化了,水有變乾淨嗎,可以有比較的資料。

沒比較沒傷害,從上游到下游,隨著水質差異,生態大相徑庭。

[雙溪願景發起人 黃雍熙]
上游這邊很多臺灣原生種的這些魚、蝦等等,下游水越來越髒了,這些東西都不見了,下面全都是這些吳郭魚,專門可以在汙水裡生存的,不然就是鯉魚,不然就是什麼泰國鱧,不然就是琵琶鼠,專門在汙水裡生活的魚,所以呢很明顯看出這個生態的不同。

為什麼我們需要定期來這邊做關注,就是我們需要了解棲地的生態,所以今天我們除了,帶大家關心這個河道,關心陸域以外,其實我們還有一組的工作人員,在河川的上游,去做物種的調查,物種的調查就是可以反映,我們這個流域它的健康與否就是因為我們很多汙水。

參與「雙溪願景」水上活動的親子們,開心的在河道上划著獨木舟,在戲水的過程中,也發現了水質的變化。

[雙溪願景發起人 黃雍熙]
而且從事水域的活動當中,又可以去認識說,我們的河流從上面乾淨的水,到了下游怎麼變髒了呢,就是我們很多汙水排到河裡面來,我們希望呢,政府也可以注意到這個問題,那去改善它,讓大家有一個很好的環境,可以享受這個大自然,在鬧區當中可以享受這個水域活動。

有一點點味道,有一點點味道,所以你就比較緊張,我就很緊張,很怕那個水,會碰到你,對對對,其實我們下游會發生的問題,其實就是我們家庭,家庭廢水,廢水嘛,因為就開始過那個,汙水排水口那邊,開始就水就不行。

上岸後,大家除了分享划船的樂趣,志工也和大家討論生活廢水,如何逐漸造成河川的汙染。

[荒野親子團成員 范小姐]
就是那個有汙水區匯流的地方,就是那個地方開始味道就變重了,然後(那時候的心情是怎樣)就覺得,啊!好可惜喔。對,不然的話,就是很希望,是可以一整條河流,都是這麼乾淨,然後一整條河流都可以開放,讓更多人可以去親近這個水。

[雙溪願景發起人 黃雍熙]
我們是希望大家都認識說,我們周邊的環境,我們可以好好去認識它,享受它,大自然就是讓人去生活的嘛,是不是,我們現在,尤其現在因為都市化非常嚴重,全部人住在都市裡面,水泥箱子裡面,沒有機會親近大自然。

在船上一直說,我沒力了,我不要划了,我不要划了的王小姐,一上岸卻大笑說好玩,下次還要再來。

[雙溪願景活動 參與民眾]
好玩,好玩,(我剛剛看你就說我不要了),對 我不要划,好累喔,默契,完全沒有默契,(可是你們在那邊還撐了10分鐘),對,因為我不知道怎麼辦,(下次還來不來),來啊,好玩,謝謝,常常有經過,但是沒有真的很認識這裡,而且沒有辦法相信說,這個居然可以下水,然後玩獨木舟,以往都是,(划)獨木舟都在海邊。

很多人要玩水,都是說要去到什麼墾丁啊、後壁湖,那你在臺北市,其實坐個捷運就可以過來,可以玩水,有沒有是一種很幸福的存在,我覺得是很不錯,但是我覺得市民的資訊太少。

很多參與這次活動的民眾都相當驚訝,在臺北市竟然有這麼漂亮的河川,可以從事水域活動。

[臺灣開放水域聯盟 Chris]
應該是說在臺北市呢,要找到有這種條件的水域,真的很難了,其實在更早以前,這個地方也是不能玩的,應該有很多民代啦,大家對於大自然很喜歡的,這些民眾的爭取,其實在這邊玩是開放的地方,大家自己注意好安全,很多民眾都會很想來。

我們有在這邊辦活動,就是它是開放水域的,然後只是我們政府公務單位,他們可能怕,因為臺灣人可能玩水,我們自己沒有注意到,自己玩水該有的安全,安全觀念,然後出了什麼狀況的時候,會找我們很多公務啊,索賠什麼的,所以他們沒有把這個資訊其實很公開化。

但也有人提出疑問,臺北市的河川是否能開放給民眾戲水,似乎沒有明確規範,質疑活動的合法性。

[雙溪願景活動 參與民眾]
我可不可以在臺北市的河川玩SUP,或者是我可不可以划獨木舟,其實對於過路的民眾來說,它是一個存疑的,但他們可能會有興趣,但是他們不知道要去哪邊,找到這些相關的資訊。

有那些河川可以戲水,相關的資訊真的不多,期望政府能提供更多資料,開放更多水域,鼓勵民眾多親近水,識水性,是這次舉辦「雙溪願景」活動的另一個目的。

[臺灣開放水域聯盟理事長 李元治]
不僅是政策方面,政府的政策方面,包括家庭教育,這個家長對小朋友,也大部分都不鼓勵小朋友親水的,所以造成說,好幾代的臺灣人都不諳水性,怕水。

臺灣開放水域聯盟理事長 李元治表示,臺灣河川眾多其實非常適合推廣划獨木舟、SUP等的水域活動,可惜的是政府相關單位,擔心民眾因戲水而溺水,將開放水域視為禁忌。

[臺灣開放水域聯盟理事長 李元治]
我們常常會跟這個政府建議啦, 有更多的民眾從事水域活動的話,反而能夠降低溺水率。每年夏天都會有一些溺水的事件發生,政府就是有點便宜行事,有哪邊出事,就哪邊列為危險水域,就是公告禁止,所以造成就是說,能夠去的水域也是比較少,我們今天的這個現場就有現成的範例,比如說這個親水設施,就是不夠,你看看後面那邊有階梯對不對,但是階梯卻被圍籬給圍住了,所以說基本上是不鼓勵民眾,下到河裡面去。

臺灣開放水域聯盟也呼籲,喜愛水域活動的民眾,自己要去評估下水的條件,安全自負,不能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政府或其他人。

[臺灣開放水域聯盟 Chris]
所謂安全、意外是參與者自己的責任,這個不能怪政府說,沒有管理好,因為你自己玩水,你救身衣沒帶,那是你的問題,你不會游泳你硬要下去玩,這個沒有辦法,我們成年人要自己負責,但是對於未成年想玩的,我們監護人要有一個管理的責任。

臺灣開放水域聯盟進一步的表示,危險是要去避免,一味的禁止反而會逼得喜歡水上活動的民眾,在不對的時間和地點從事水域活動,更容易發生危險。

[臺灣開放水域聯盟Chris]
我跟你講一個極端的例子,臺東活水湖,他是臺東縣農業局所管轄的,他現在8點管理人員上班,所以呢去游泳的人通通是6點、7點就去玩了,管理人員一來他們就走了。

[臺灣開放水域聯盟理事長 李元治]
我們在教小朋友過馬路的時候,一定是教他們過馬路前停、看、聽嘛,我們不會說因為怕他過馬路被車撞,所以就永遠都關在家裡,這不是一種好的教育方式,水域其實也是一樣。我們應該教我們下一代的國民,能夠有基本的這個水性,這個才是對於說降低溺水發生率,一個比較好的一種正面的做法。

在優美的河面上,一群人奮力的划著槳,也有人獨自一人悠閒的航行著。

黃雍熙感嘆的說,難得在市中心有條這麼美麗的河川,與其為了預防意外而封閉水域,不如好好利用這條河,教大家如何安全的戲水。

[雙溪願景發起人 黃雍熙]
這在鬧區當中有一條這麼美麗的河流,生態這麼豐富,你可以從事陸域的活動,也可以從事水域的活動,這個條件在臺北市要找第二個地方,不太容易了,非常好的地方。

透過辦活動黃雍熙呼籲政府,正視雙溪河川汙染問題,積極整治後開放水域,將其打造成水上活動的示範場域,讓雙溪成為都市河流改善的典範。

採訪/撰述 邱月華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