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堆」、佳冬鄉六根村老街短短不到一公里,就有五個縣定古蹟、兩個歷史建築,被定位成「活的博物館」。古蹟之鄉的客家鄉親們,當然想藉由先天好條件,吸引觀光客,帶動家鄉經濟發展,他們怎麼衝出觀光量能?來看我們的報導。
臺十七線省道上的路牌,清楚寫著「活的博物館」,不免引人好奇,想一探究竟。
遊客 莊小姐(右)
主要是看到「活的博物館」的一個招牌,然後才進來的。裡面真的很多三合院,就是很古蹟型的那種,可是在高雄幾乎是沒有的,我就覺得這邊很舒服。
佳冬擁有獨特的海港條件,早年經濟蓬勃發展,經商致富的客家先民就在這一帶興建氣派大宅、祠堂,也因為佳冬客家伙房密集且完整,被譽為「古蹟之鄉」。
記者 宋宇娥(左)
楊氏宗祠前面有一個相當特殊的太極兩儀池,不過原本這個兩儀池和宗祠大門位在都市計畫開闢道路的路線上,原本是要拆掉的,不過楊家子孫覺得很可惜,爭取將它保留下來,這也是佳冬人文化保存運動發展的濫觴。
文化古蹟保存與都市計畫建設之爭後,相對也引發佳冬古蹟保護和社區活化的連鎖效應。
屏東縣茄冬文史協會理事長 楊景謀(左)
很多居民就開始想,我家的廳堂也很好,我要怎麼(整理),這在佳冬來說,就是帶動我們佳冬人的文化自覺,最重要的一個起點,4915因為這樣之後,佳冬之後就是張家商樓歷史建築的搶救保存,還有我們楊家祖堂四合院的重建,這些,風起雲湧就帶動這風氣。
蕭家祖屋管委會主委 蕭義雄(左)
蕭家開頭開始,然後跟著楊氏宗祠,全部跟著一起,全臺灣最多古蹟鄉的就是佳冬鄉,有五個三級古蹟,所以很希望觀光客(來),
佳冬六根村老街短短不到一公里,就涵蓋五個縣定古蹟、兩個歷史建築,靜謐的街道、滿布歲月痕跡的古蹟,加上純樸民情,完全顛覆了一般老街遊客吵雜與攤販充斥的刻板印象,被定位成很特別的「活的博物館」。
屏東縣茄冬文史協會理事長 楊景謀(左)
中間的詩詞步道裡面,有六堆詩人的詩座落在「新台壁藝術家」串聯的老街裡頭,這麼多藝文景點,中間又有不同年代的伙房、廳堂在裡頭,你來到佳冬這邊看,我們這邊的伙房、廳堂都還有人住,有人在裡頭,是一個很漂亮的地方,可以感受到客家文化很濃郁的一個氛圍。
其中這棟正在整修的蕭家洋樓,被形容是「活的博物館」的最後一塊拼圖,預計一樓將活化為展示廳及咖啡廳,二、三樓做民宿,這棟有87年歷史,融合西洋古典和日式建築風格的蕭家洋樓,曾是佳冬最高地標。
客庄文化觀光解說員 蕭梨妹(左)
以前小時候很少看到這樣的,大部分是三合院,上面閣樓木造的,很光亮,非常大,我們都會爬上去閣樓,裡面的廁所也是現代化的喔,以前有一台鋼琴,非常大台。
屏東縣茄冬文史協會理事長 楊景謀(右)
我們南部佳冬這邊,夏天很熱,它(蕭家洋樓)整修好之後,遊客可以走到這邊,休息一下,晚上也可以住這邊,住宿可以感受我們佳冬的客家氛圍以外,可以看到我們六堆唯一濱海的客家庄。
六根村老街「活的博物館」過去由茄冬文史發展協會協助導覽解說,但人力有限,屏東縣政府為擴大旅遊能量,帶動客庄文化觀光產業,推動客庄文化觀光解說員認證制度,培訓出17名生力軍。
客庄解說員培訓課程老師
曾森達(左)
以前沒有解說員,普通我看那車子來,(遊客)就馬馬虎虎在詩人步道一直到蕭家,看一看就跑掉了,沒留下什麼印象。
客庄文化觀光解說員 蕭梨妹(左)
雖然我住在佳冬,我沒有去上課什麼都不知道,我只知道蕭家,我是在蕭家導覽十幾年了,外面(其它)的你問我,我像啞巴一樣,講不出來啦。
屏東縣客家事務處長 陳麗萍(右)
大家有認證,認證其實就是一個旅遊品質的保障,讓大家來到這裡的時候,所聽的、有他個人特色的趣味,不過對於文化傳承、以及地理、人文特產這部分可以做一個彙整,讓大家知道典故在哪。
有了專業的客庄解說員,遊客的古蹟巡禮不再只是走馬看花,能夠深度認識地方、細細品味,地方鄉親也盼望提高觀光效益,結合產業為地方帶來生機,甚至一點兒也不擔心觀光帶來的負面效應。
蕭家祖屋管委會主委 蕭義雄(左)
我們客家人很好客啊,全都老人家,希望年輕人進來,聊聊天也好,比較熱鬧,有觀光客進來應該很歡喜才對,不會拒絕啦。
屏東縣茄冬文史協會理事長 楊景謀(右)
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佳冬鄉很多農特產,蓮霧、還有其它很多,要怎麼用我們原本客家庄的文化氛圍,結合我們的產業,結合這個產業後,可以吸引年輕人,願意回來我們家鄉來發展。
採訪/撰述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歷經百年時光流動的古宅,見證了佳冬的繁華起落,在地方鄉親高度文化自覺下,留住了庄頭濃郁的客家氛圍,而這也成為未來帶動地方產業發展的契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