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刀削麵與北京打鹵麵、山東伊府麵、河南魚焙麵、還有四川擔擔麵,同稱中國五大麵食,在新竹竹東,有一家開業三年多的刀削麵店,老闆張仁謙原本是業務員,全台跑透透,但因為公司經營型態改變,他也想要就近照顧家裡,便辭去工作,開了這家麵店,常有竹科員工,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專程開車來這裡吃。張仁謙的刀削麵,每條都有20到30公分,比別人的要長、要薄,為了學做刀削麵,他還專程跑到中國山西拜師,每天勤練14到16小時,練到手都起水泡,這麼辛苦,全是為了做出最道地的刀削麵。「一葉落鍋一葉飄,一葉離麵又出刀,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

這首山西打油詩,生動的描繪出刀削麵,削麵時的氣勢。一手托麵、一手拿刀,刀不離麵、麵不離刀,就像是在欣賞一場精彩表演般,讓人目不轉睛。張仁謙,竹東人,開業三年半,他這一身的絕活,可是遠赴中國山西拜師學的。

[刀削麵業者
張仁謙]
因為(山西)他們那邊刀削麵對他們來說,是很普遍的東西,所以到這間先去試吃,吃看習不習慣,習慣的話就直接跟老闆講,我台胞證拿給他看,我是台灣人,我要麻煩你教我做刀削麵,你肯嗎。就一間一間問,問差不多,到最後這間是第六間讓我找到。

張仁謙一家,都是關聖帝君的虔誠信徒,每年都會到中國的祖廟進香,會做刀削麵,可以說,是因為關聖帝君的關係。

[刀削麵業者
張仁謙]
當初到中國拜神(關公)的時候,我爸爸到山西那裡,有吃過他的刀削麵說跟我們台灣不一樣,他說,不妨你就到山西學。

於是張仁謙包袱一拿,錢帶著,就往山西去。每天六點就到店裡,一天平均做14到16小時,過程中辛苦自然不在話下。

<它(揉)的方向要一致,(怎麼說),我不可以一下這樣揉一下又這樣揉,讓它成為長條狀,它的筋到後來鬆弛後,它的方向要是這樣的方向,這樣最後我削麵的時候才不會斷掉。>

[刀削麵業者
張仁謙]
做差不多第二天、第三天時,手一摸到麵團,已經不敢用力,那手一直抖,很痛,後來就用稍微捏啊捏、捏啊捏,師父看到他說你在做什麼,我說,揉麵啊,他說你那叫捏麵,什麼揉麵,使勁、使勁、使勁、一直叫我使勁,我說我手很痛我不敢用力,他說痛一個月就不會痛了。莫可奈何,牙根咬著,就真的用力揉,

不過才學半個月,張仁謙就覺得自己出師了,想回台灣,師父卻不肯放人。

[刀削麵業者
張仁謙]
師父講說,啊 這樣就好囉,他說不然這樣,你如果認為好了明天換你來削麵,他說你不曾上鍋削麵,明天換你上鍋削麵,我說 好啊,第二天,真的上鍋的時候才知道,因為有時間性的問題,你削出來的麵,第一條麵已經爛了後面的還沒有熟。

就這樣,他又多待了兩個月。離家千萬里,在攝氏五度的秋天裡,張仁謙特別想家,一心只想早日學成回台。

[刀削麵業者
張仁謙]
一般這個(削麵)的刀,沒地方好買,全部都要靠每位刀削麵的師父自己做,所以當初我學會刀削麵之後,師父說,接下來下一步就要教你做刀,所以這是我中國的師父教我做的第一把刀。做好帶回台灣,當初在那裡做,我一共做了十把,回來用用用,現在這是第四、第五把了。

回來後,張仁謙還自行開發竹炭麵,一開始整條都是黑的,賣相不好,許多人無法接受,後來用黑、白麵糰混合,揉合出像是大理石般的紋路,每削一條,麵糰上就出現不一樣的花紋,時時令人驚豔,也意外受到歡迎,不過這竹炭麵,只有假日才供應。

[顧客]
刀削麵,我們竹東沒有,我是(這間店)剛開時,我就很喜歡來這吃。這個湯很清,口味很好,(麵呢),麵也很好吃,因為他這手工做的刀削麵,他有加竹炭,吃到(口味)很好。

[顧客]
麵非常好,他的牛肉,他不是隨隨便便其他的一般的牛肉,他這是特別的不一樣的。

湯頭用牛大骨、蔬菜、水果去熬,喝起來特別甜,而除了刀削麵,張仁謙的另一個招牌是手工刀切麵。

<現在要做手工麵,揉的方式又跟剛剛揉的不一樣,現在揉就要想辦法收,讓它圓。讓它的開口能夠收到越小越好,整團麵要讓它很緊實。>

一團麵大概要花三、四十分鐘來揉,卻只能做出十碗的量,要是以時間成本來計算,可真是不划算。

<切出來差不多差不多,因為這個手工麵要完全一致,比較沒辦法。(這樣甩是什麼意思),甩就是剛剛我切的時候,如果有哪裡稍微有黏住的話,這樣甩一下就會打開來了,這就完全一條一條的,不會黏,(那為什麼要切這樣的寬度),這樣的寬度比較剛好,煮起來,它漲起來的厚薄各方面(比較剛好)。>

<我們這邊有一個招牌麵,是我們比較特別的地方,那它裡面有牛肉、牛筋、牛排骨,那它的牛排骨是牛小排。先生你好,這半筋半肉。這筋你可以稍微泡一下,比較Q一點會比較好吃。>

每吃一口麵,就像是在欣賞獨一無二的藝術品,這碗刀削麵,不僅是來自山西的味道,更有張仁謙不變的堅持。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