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國家,但相較於陸上活動,接觸水域活動方面的機會似乎卻少,為了推動水域活動,讓更多人尤其是孩子去親水,如何安全的戲水,荒野保護協會和開放水域聯盟,日前在士林雙溪舉辦了「雙溪願景」活動,透過陸域的解說導覽,和水域的划獨木舟活動,讓身處都會區的大人小孩就近接近大自然,期望透過活動讓大家珍惜我們的生態資源。邱月華跟羅應展的報導。


 

 

清澈的溪水急匆匆的穿過亂石堆奔騰而下。
 
來到平坦的河床,流速稍事減緩了。
 
愛釣魚的人或坐或站的在河裡垂釣。
 
綠蔭下溪水悠悠,兩三個釣客,這畫面像極了電影海報。
 
很難想像這麼漂亮的景色,就在臺北市近郊士林區的雙溪。
 
[雙溪願景發起人 黃雍熙]
雙溪河分兩段,上面一段是內雙溪,下面這段叫外雙溪,外雙溪這一段,從故宮過來之後,就進入平地了,正好穿過臺北市鬧區。
 
士林雙溪發源於大屯山,流至平地後進入士林都會區,由復興橋至河口段長度3公里,闢為雙溪河濱公園,兩岸綠地濃密,河道水域平穩。
 
[雙溪願景發起人 黃雍熙]
這邊是天母,左邊是士林,大家都有沒有想到說,在到鬧區當中有一條這麼美的河流,生態豐富,到處都是一些樹林草皮,各式各樣的鳥類、動物,很少人去注意到說,鬧區中間可以有一個這麼棒的環境。
 
安全第一好不好,我們今天在場有很多專業的教練,我們感謝右邊這一些,這一些我們開放水域聯盟的教練,我們感謝他,提供器材。我們左邊這邊是荒野保護協會,所有今天來協助的志工。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雙溪這條美麗的河川,荒野保護協會的夥伴和志工們,和開放水域聯盟的教練們,一同在雙溪河濱公園舉辦了「雙溪願景」的活動。
 
[雙溪願景發起人 黃雍熙]
這是臺北市少數一條,還算乾淨的河流,為什麼沒有辦法,沒有人去玩呢,因為過去,我們這個政府有一個很奇怪的這些措施,到處的河流啊、海邊啊,都禁止民眾去戲水,從事水域活動,划船什麼的,所以大家都認為說,這個河不可以下去玩,這第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呢,這個內雙溪流到這邊以後呢,在雨農橋這一段,以上都還算很乾淨,到了中山北路以後呢,因為有一些汙水排到河裡面來,所以中山北路以下,那個水就變髒了,我們就覺得很可惜,這個這麼棒的環境,我們的民眾居然沒有辦法去享受它,所以我們就開始去辦這個活動,讓大家來認識說,我們在鬧區當中有一條這麼美麗的河流,我們可以來好好去享受它,來欣賞這邊的生態。
 
因為我們臺灣是一個有這麼多山跟海,跟河流,可是我們有沒有常常下去跟它親近,沒有,有喔,可能沒有,你一天到晚都在房間裡面滑手機,沒有,你沒有滑手機我知道。
 
都市裡的孩子大多缺少跟大自然接觸的機會,荒野保護聯盟的志工帶著大人小孩,一邊解說,一邊教他們去嘗試野花、野果的滋味,讓大家在輕輕鬆鬆的氛圍中拉近和自然的距離。
 
有沒有看過這個仙丹花,很常見嘛,小朋友會,拿它的這個花然後來吸它的花蜜,對。
 
看到這邊還有很多蒲桃,那蒲桃其實是可以吃的。
 
其實還滿甜的,我覺得,好吃,好吃。
 
[雙溪願景發起人 黃雍熙]
像這個公園有各式各樣的這些樹啊、花啊,那個是肯氏蒲桃,它會結很多那個果子,一般民眾會覺得,那個東西看起來怪怪的,都不敢去碰它,我們就把它摘下來,讓民眾去嘗嘗看,你可以去吃它,就是讓民眾認識說,這個裡面有哪些生態,還有各式各樣的鳥類。
 
然後血桐跟構樹都是滿容易生長的植物,血桐為什麼叫血桐,是因為你把它的樹葉拔下來以後,它的汁液,因為含鐵量很高,所以很快就變成紅色。
 
導覽志工帶著大家認識常見的植物,同時解說它們的特性,也從植物的傳播和移植,了解人類遷徙的足跡。
 
構樹呢是臺灣很重要的一種樹種,為什麼,這是證明呢,南島語系跟臺灣有關係,因為在臺灣,只有在臺灣構樹有分公跟母,在菲律賓的構樹是只有公的,因為它是他們帶過去的,所以他們沒有把母株帶過去。
 
這上面都是螞蟻耶,唉呀,螞蟻怕你啦,你那麼大牠那麼小
 
有1、2、3、4、5,5隻「山猴子」爬在樹上,除了解說導覽,志工還鼓勵小朋友爬樹。
 
[雙溪願景發起人 黃雍熙]
小朋友從小都是在鄉下都爬樹啊、玩水啊什麼的,可是現在小孩子住在都市裡面就沒有這個機會了,而且還有一個奇怪的政策是,我們的公園都規定,小朋友不可以去爬樹,為什麼要禁止他去爬呢,小朋友爬樹也是一個學習嘛,是不是,怎麼樣在大自然裡面去活動,爬樹也可以學習怎麼樣保護自己,在樹上怎麼樣不要掉下來,這都是很好的活動。
 
[荒野親子團成員 范小姐]
我女兒很喜歡,他現在爬樹, 划船,還有你看他也是會打赤腳從草地上過,他也不會怕,以前一條蟲、蜘蛛也會怕,就是改變很多,以前可能對很多小動物,會覺得很怕的,現在就不會怕了。
 
從小在竹東長大的范小姐,說會帶著孩子參加這類的活動,就是要讓他住在都會區的孩子,不再畏懼大自然,也體驗一下他的童年生活,孩子也透過活動結交更多好朋友。
 
[荒野親子團成員 范小姐]
我自己也是這樣野的,因為我以前小時候就是在鄉下長大,就是小時候就是爬樹,水裡抓魚啊,河裡抓青蛙、抓魚,就是那種生活,我覺得那個才是,那才是快樂。大自然有很多療癒的力量,像我踩草地我就覺得很舒服,踩踩水,也會很舒服,很幸福啦。
 
[荒野親子團成員 紅馬]
之前,之前就是只有班上會有朋友,但是後來,後來參加親子團以後,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朋友,假日還會約一起爬山,或是活動結束後,也會來家裡一起玩。
 
爸爸、媽媽跟我們講樹幹很髒,不能摸,然後叫小朋友脫鞋,小朋友不敢脫鞋。
 
雙溪願景的陸域活動帶著孩子吃野果、爬大樹,目的就是要帶著孩子直接碰觸大自然,體驗書本裡學不到,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
 
[雙溪願景活動參與者]
其實你在外面玩就是一種體驗,就會開始去認識你的環境,你可以,例如攀爬樹,摸那個樹皮,它的結構。書本是比較枯燥的,那我覺得,你就是出來走、出來看,然後引發他的動機,我覺得孩子的學習,就是要自主學習。
 
注意安全的時候,你要怎樣可以最能保障自己的安全,等一下下水前做重要的是,救身衣要穿好,重點是,要卡好,要綁緊,不要,我穿了它,好像我就是有了一個保護罩一樣,其實沒有你要把扣好,如果它不貼身的話,你就,等一下救身衣也會漂走。
 
水域活動是今天的重頭戲,在下水之前,教練們詳細的為參與者講解,如何穿好救身衣,以及落水後如何自救。
 
大家都會游泳嗎?會,不會,好,不會游泳救身衣拉緊一點,那我們有一個標準動作,就是萬一等一下,不小心落水的話,兩隻手抓住你的上面的這個地方,然後往下拉,往下拉的話,你就不會往前傾,你會往後,浮起來。
 
接著教練不藏私的教授,玩獨木舟的技巧,就是要所有的參與者,都能平安快樂的享受,在河裡划船的樂趣。
 
[雙溪願景活動 參與者]
其實我們帶孩子來,就是來認識這裡的環境,就像剛剛教練說的,就是你不要害怕,而是就是你要,就是用正確的方式學習,然後你怎麼樣去玩,去安全的玩這樣子,然後你的環境,水域這個附近,有什麼樣,它的生態結構是什麼這樣子,然後你要怎麼的去保護這樣子的環境。
 
你要一隻腳先進來,然後扶穩後你再另外一腳進來,坐進來,然後小朋友坐前面,家長坐後面,因為控向什麼的,後面會比較好控向。
 
在要轉彎的時候,我們把槳桿變成斜的,透過你身體的一個力量,腰的擺動,畫一個大圈。
 
你偏右邊的時候,我們要把它拉直的時候,我們要划哪一邊,右邊,對,答對了。
 
在岸上回答得很篤定,真的下水了,才正是見真章的時刻。
 
欸!救身衣要怎麼扣緊?
 
還是請教練來幫忙好了!
 
只要你坐好,它就自己一直划,划出去了,然後我們前面有一個教練會在那邊攔截,你們放心。
 
屁股先下去,你的屁股先下去,然後你的左腳先進去。
 
上船、啟航了,這次參與水域活動的,有很多是家長帶著小朋友來初體驗。
 
[荒野親子團成員 李小姐]
(你不覺得臺北有這樣的地方,也很),我覺得很,我真的是覺得很驚訝,我完全不知道,真的沒有想過說,我們可以這麼親近水,以往可能要去國外,什麼去峇里島,才能夠去那種地方水域。(你不覺得我們還小的時候,水就是這樣淺淺的)淺淺的,可以去玩,對,因為我以前住竹東,竹東有河流,我們就會下去,我阿婆去洗衣服,那時侯還在(河裡)那裡洗衣服,我們就是玩水,小孩子就玩水啊,這樣就是很幸福的事情啊。
 
[雙溪願景發起人 黃雍熙]
這邊大概差不多到膝蓋,再下面一點可能會到腰,這個算是在水域活動裡面,算是一個入門的,初階的這個場域,讓每個人去體驗水域活動,在這邊學會了這些技能,有這個觀念以後呢,可以再去嘗試,比較困難一點的,水比較急的,有浪的,海裡面的,他們這活動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
 
現在的人離土地和河流太遠了,改善河川汙染問題,同時也督促政府開放水域,鼓勵民眾親水是「雙溪願景」的訴求,這次活動的參與者主要都是以親子為主,期望大人帶著孩子,就近在都會區的公園裡,透過陸域的觀察和水域的划獨木舟,認識自然,進而愛護我們的環境。
 
採訪/撰述 邱月華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