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全球暖化,能源轉型綠電發展成為全世界目標!目前台灣的目標是2025年太陽能光電裝置容量要達到20GW,進度如何?設置推展順利嗎?所謂綠色能源供電該如何配置才能穩定供電,而核能、燃煤等發電設施又該如何退場?台灣『綠金』發展潮流系列專題報導的第一集,吳怡君與李明燈帶大家一塊來了解。


 

 

 

成群結隊的白鵝,伊伊喔喔在農地上優遊慢步和覓食,除了幫忙吃雜草也將農場照顧者修剪下來臺灣天仙果的樹葉順道清理,讓農地做到良好循環。

 

在這座溫室裡栽種各式品種的臺灣天仙果,更特別的是在作物頭頂上結合了追日型太陽能光電板,是一座農地結合太陽光電的示範農場。

光電業者 彭正宗(右)

這個案場呢,它是用單軸的追日系統來做一個設計,就像小朋友的蹺蹺板一樣,就是它是跟太陽最大的追蹤範圍的角度是呈90度,所以說它的一個整個發電的一個狀態是非常好,而且非常穩定。

 

由於過去在農地設置太陽光電,當時因為配套不足因此引發許多負面觀感,透過這座農場,就是希望能達到好的示範功能。

光電業者 彭正宗(右)

這方面它對於我們作物是非常有利的一個環境生長,如果說你是整個是全日照的話,反而是不利於臺灣天仙果的一個生長環境,是這個單軸追日讓它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去做成長。

 

許多人對於一地兩用地面營農型的光電設施有疑慮,認為蓋了太陽能板會影響作物生長以及產業發展等,光電業者則是希望翻轉大家觀念。

光電業者 彭正宗(右)

我一直在想要把它做一個量化,就是量化的話,你的場域要夠大,那以一個經濟規模上來之後呢,我們可以後面,可以做比如說加工成茶包,當然還會搭配那個大學的產學合作。

光電業者 壽明驊(右)

 

太陽能光電跟農業是可以共存,我們有22個縣市,我是建議說,每一個縣市開放大概五公頃到十公頃,那麼由什麼人來做種植呢,要由現有的農民或者是農會,或者是青農的產銷班,就是由農民跟農民組織來發起。

 

==CGin==而我們提到的太陽能光電是綠電的一種,綠電指的是產生電力的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為零或幾近零,根據經濟部資料顯示,在臺灣使用一度綠電取代火力發電,可以減少排放0.521公斤的二氧化碳==CGout== ==CGin==而在臺灣有五大綠色能源包含風力、水力、生質能、地熱能和近年積極推動的太陽能==CGout==

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 李君禮(左)

 

我們很清楚的訂定一個我們國家的推動目標,就是到2025年我們太陽光電的設置目標量是要到達20GW,那這20GW,除了地面型,我們也同時著重在屋頂型,那我們在屋頂型的分配量是8GW,那這方面進行非常順利,那麼地面型是12GW,因為畢竟比較大規模的設置,還是要在地面型有12GW目標,所以我們同時屋頂型地面型在推動。

 

===CGin==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的統計資料顯示,2008年臺灣電力發展結構燃煤佔了51%,核能佔17%,燃氣為20%但光電與風電是零發展,

而截至2020年也就是去年我們的燃煤降到45%,核能降到11%,燃氣是增加到36%,且光電與風電都有成長,增加到2%跟1%==CGout==

經濟部能源局 副局長 李君禮(左)

 

那核能在我們非核政策下,它到了2025年大概我們核三廠最後一部機組就會除役了,所以我們到2025年就沒有核能發電,所以在整個發電的結構還有發電的配比裡面,我們會有百分之五十的天然氣,百分之三十燃煤,百分之二十的再生能源,那再生能源裡面太陽光電是非常重要的,那另外還有一個也很重要的就是風力發電,特別是離岸的風力發電,這是我們未來發展的一個重點。

 

再生能源成為勢必發展的潮流,但以今年五月曾發生大停電狀態來看臺灣將來用電配置,又該怎麼分配才能讓電力穩定供電呢?

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 蔡卉荀(右)

 

用電很緊繃的時候,其實太陽光電是可以發揮很好的,提供電力的來源,那你說到晚上沒有光,怎麼辦那就要靠其它能源來補,其它能源是誰就是其它的,那所以比如說像天然氣水力甚至這些,那我們未來再生能源會越來越多的情況下,然後這兩種會越來越少情況下,我們在沒有太陽沒有風的時候,我們就要靠燃氣或是儲能跟節能來用。

正修科大電機工程系教授 黃宏欣(右)

 

國家已經開始轉型慢慢去鼓勵設置大型儲能系統,那儲能系統它就是把你在中午最高的日照時候所發的電先進行儲存,然後在後續的時候 再把電釋放出來,來補後面不足的部分,那這樣一個情況我們的電就能夠得到非常好的彌補。

 

目前經濟部能源局全力推展地面型光電外,屋頂型也是爭議較小的設施之一,因此許多企業也願意配合綠能發展。

 

像是位於高雄永安這間紙器廠,工廠內機器隆隆作響,他們是臺灣數一數二利用環保材料製造各式紙容器和包裝材料的知名大廠。

紙器廠董事長 鍾錫嘉(右)

目前我們這個建築,朝著綠建築然後在改善,廠房也希望能夠達到綠色工廠的這個方向去努力。

 

紙器廠了解綠色能源是世界趨勢,因此在設置永安廠區時就已經將太陽能發電設備融入廠房設計圖中,且每年都慢慢增加裝置容量。

紙器廠董事長 鍾錫嘉(右)

 

這個廠太陽能發電設施,大概加總起來是有10.2百萬瓦,廠房因為太陽能發電的關係,把主要的直射的太陽能光線給轉換成電能,所以在廠房裡面它的溫度大概可以降三到五度,那也可以節省我們冷氣的那個耗電量。

光電業者 林新寶(右)

起初在建廠的時候,開始從地下管線,地下管線預埋,它整個搭配它的廠房建設的過程來規畫我們太陽光電。

STAND 記者 吳怡君

在高雄這間紙器工廠,他們很特別的是,他們工廠的屋頂上,還有他們停車場,都有設置了太陽能光電設施,另外在廠裡也有一個滯洪池,滯洪池也有一個水面型光電設施,他們就是希望能夠更符合到綠色能源(目標) 。

光電業者 林新寶(右)

 

那個滯洪池,差不多在可以達到4接近4.3度,它等於是它的增加七到八%的發電量,那這個原因是,因為它在水面上它散熱,它的模組溫度,它會相對比較低轉換效率它就會特別好,這是它滯洪池它有這個好處。

 

除了企業支持,許多學校也跟進設置光電球場。學生下課了,不論是打球,還是在一旁的遊樂器材玩耍,位於一年四季如夏的南臺灣,小朋友們再也不怕曬傷。

八卦國小校長 莊明廣(右)

 

這樣一個場域是由廠商投資來興建,那跟學校之間做了一些溝通跟協調,那讓學校有一個非常完整一個半戶外球場的光電球場,那可以提供給孩子,免於太陽之苦的一些教學活動。

 

看看這座光電球場,光電板的設計都預留一些空間讓陽光能夠照射,不論是種植在球場旁的花草樹木,都能夠行光合作用,植物生長也不會受到影響。且學校也結合環境教育教學課程,成為示範教學場域。

光電業者 林新寶(左)

 

樹我就給它空一小格讓它陽光還可以照得到,而且它這個太陽能板我又怕它影響樹長高以後,怕它影響發電,在那個電的設計上我也用不同設計方式,去把它克服,那以後如果它的樹長高以後遮到了陽光,讓發電影響最小,所以我們有特別做設計。

八卦國小校長 莊明廣(右)

 

我們當初就先從屋頂光電來發展起,那屋頂光電設置完成以後呢,我們也透過面板讓孩子知道,可以減碳,可以綠色發電,可以做這樣子的發展,覺得這是一個滿不錯的一個綠能教育。

照片提供 林新寶(0944-0951)

而光電板設置後,學校也透過數據監測成為很好的教學研究參考。

八卦國小校長 莊明廣(右)

 

其實我們有做過這樣分析研究,以八卦國小目前屋頂發電跟這個綠能光發電,總共大概是將近800K,然後呢,可以支應我們學校的那個用電,大概是平均起來大概是三到五倍,也就是說我們綠能發電所採產生電量,可以滿足我們學校所有用電需求。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建管處副處長 劉中昂(右)

 

我們基本上就去找適合的場域屋頂的部分,比如說像工廠或是一般的建築物,一般的建築物,學校這個都是設置光電是一個很好的場域,所以我們會透過很多的一個方法,我們比如說在法規的鬆綁或者是去盤點,或者是說用什麼的一個輔導機制。

照片提供 林新寶(1040-1052)

為了推廣太陽能光電設置,高雄市政府這幾年也積極推廣與修法,希望鬆綁一些法規限制,讓光電推展能更順利。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建管處副處長 劉中昂(右)

 

我們就想說,我們要來讓這些鐵皮屋來轉型合法化,所以我們去訂了我們全國首創的高雄市建築物設置太陽光電設施辦法,我們把中央原本規定的2公尺可以設光電板,在屋頂的高度是2公尺,我們把它放寬到4.5公尺,所以我們就可以解決很多這種,它本來不可以設的變成它可以設置,這是在法規的部分。

 

企業與學校和民間單位等都努力配合綠能轉型,有學者也主張在臺灣應該要保持能源多樣性發展。

正修科大電機工程系教授 黃宏欣(右)

 

我們國家一定要保持能源的多樣性,你不可以讓你的能源單一性,所以不可以說我們核能,就把核能全打死不可以,也不可以把所有燃煤全打死,可是我們現在的燃煤燃氣高達百分之七十太高了,我們不可以有這麼多的這些東西,這些的話就會影響到我們空氣品質,所以我們的太陽光電,其實可以利用這些場域來得到非常好的電能。

 

也有環保團體提出建議,希望經濟部能源局能夠提出更長遠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

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 蔡卉荀(右)

 

臺灣仍然是在我們的溫室氣體管制法,它是訂說到2050年的時候,我們的碳排放量要到2005年的一半,我們的目標,真的是很明顯的太落後了,所以我們會非常希望說,政府要能夠很明確地把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這樣目標,能夠成為我們法律正式文件,然後要能夠提出從現在到2050年這段時間,能夠達到淨零碳排的路徑跟做法,那這個做法絕對不是只有電力轉型而已。

經濟部能源局 副局長 李君禮(左)

 

那事實上我們現在整體的規畫,我們以風力發電來講我們在2050以後,我們大概設定目標是,每年增加1GW的裝置容量,那另外在離岸風力發電也是我們非常重要推動項目,那我們是已經正式公告未來的2025以後的十年,也就是說從2026 到2035這中間,每年離岸風電要再增加 1.5GW容量,比如說臺灣未來很有希望的地熱發電,那麼這個也是未來開發的一個重點。

 

臺灣再生能源98%都是依賴進口,自產能源僅2%,因此綠能轉型發展勢必要跟上國際腳步,專家學者也呼籲除了電力轉型,包含各企業製造部門低碳轉型,住商部門節能減碳,並減少化石燃料使用,鼓勵使用大眾運輸運具以及電動化,明確的減碳措施,才能夠讓臺灣真正達到淨零碳排的新藍圖。

採訪/撰述   吳怡君

攝影/剪輯   李明燈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