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北埔鄉南埔社區今年從全台707個農村中脫穎而出,獲得農委會「金牌農村」的殊榮,講到南埔社區不能不提到,十年前村裡修復百年水圳的村庄大事,當時由村裡四位加起來近三百歲的耆老一起徒手清淤,成功修復水圳,也因此讓村民們開始思考社區未來永續發展的方向,最後決定致力推廣友善耕種以及食農環境教育。八月底社區舉辦一場認識野菜野花野草的一日遊活動,透過採集、烹調野菜料理,帶民眾走進田野,翻轉傳統印象,認識嶄新且多元的農村面貌。
有黃金水鄉美名的新竹縣南埔社區,一進入社區就能聽到南埔水圳的潺潺流水聲,還能看到過去婦女洗衣服的洗衫亭,以及一座百年水車。

[南埔社區發展協會 專案經理
張淑清](客籍)
它主要一開始的目的是用來,灌溉的,會有水車是因為,這邊丘陵地,客家都是丘陵地,它需要,低水位的水,讓田高水低,然後要把水的,低水位的水帶到高,上面的田上去灌溉,是這樣的用途。

南埔社區世代務農,仰賴南埔水圳甚深,說水圳和水車是南埔重要的經濟命脈,一點也不為過,但幾十年來,卻面臨水量不足的窘境,2008年底,全村狠下心來決定休耕一年要來修復百年水圳。

[南埔社區發展協會 專案經理
張淑清(客籍)]
應該是說沒有水就沒有南埔,因為水是人民必需的,那水圳它當初因為淤積,所以導致水量很小,如果沒有來做一個清淤的動作,就沒有水,沒有水就相對的灌溉面積會減少,那這邊又靠的其實是農業,滿占大部分的,所以它必須要修復。

[影片提供 魏子強]
修繕水圳過程難題不斷,最後是由社區四位耆老出馬,徒手一鏟一鏟清除水圳淤泥。

[南埔社區發展協會 專案經理
張淑清(客籍)]
因為重型機具沒有辦法進去,所以後來老人家有分兩組,他們四個加起來300多歲,然後他們去,去清淤,一個人去,去挖,去用剷,用人力去剷,一個人用畚箕,然後一個人,在外面負責拉,跟倒,這樣子四個人,分工合作,把它清好了。

百年水圳成功修復,過程中社區居民產生強烈的凝聚力,思索未來村庄永續發展,決定除了維持農業生產外,更是從原本預設的農村觀光,轉而發展環境教育、食農教育這條路。

[南埔社區發展協會 專案經理
張淑清(客籍)]
後來大家思考,可能(觀光)這個方向不是他們想要的,基本上我們的活動,幾乎都往環境教育的,不管是,像植物染啊,像我們的食物,珍惜我們在地的食物。

這次呢主要是帶大家去,田裡面,去找一些可以吃的東西。

八月底,社區舉辦一場採集野花野菜野草的小旅行,由生態專家蘇立中帶大家到村裡的農場找尋各式野菜。

要跟大家介紹的野菜,就是你看到滿地都是的,什麼,大花咸豐草喔,你們眼前這個,開花開白花的那個,就是大花咸豐草,這個是很好吃的野菜。

從如何分辨能食用的野菜到葉子形狀大小及採集技巧,蘇立中一一說明。

你只要手摸起來軟軟的,嫩嫩的,水分含量多的,就可以採了。

第一次採集和嘗試吃野花野菜,民眾都覺得新奇有趣,社區也希望藉此翻轉大家對野花野菜的刻板印象。

[生態專家
蘇立中]
大家對野草的概念就是個很討厭,然後好像沒有用,那其實,其實現在也慢慢越來越多人,在推草生栽培這件事情,就發現野草其實是有保護水土的功能,以及增加生物多樣性的一個,一個功能在,它其實對人類,我們自己生活來說,也是一種糧食的供給,一種額外的野生的自然糧食供給。

田野植物能變身美食佳餚,與南埔社區致力推廣友善耕種,環境沒有遭到污染,有絕對的正相關。

[生態專家
蘇立中]
像客家庄裡面尤其是果園,果園的如果草相復育的比較完整的話,到春天你就會發現它的,有非常多不同不同種的野菜會出現在這裡面,或是有時候在一個農村裡面,去發現,去調查發現這些野菜,野草,額外的附加價值,你可以,做成烘焙的,也可以做成料理的,可以做成飲料的,這個都有很多我們可以待發現的資源在裡面。

採回來的野菜大家將其分類好,清洗乾淨,準備要來烹煮野菜料理,而煮野菜也是有技巧的。

[生態專家
蘇立中]
煮野菜湯的時候都要這種,火比較大讓它滾,因為野菜這種東西畢竟是比較野性的東西,在煮野菜湯的時候,通常會選瓜類跟根莖類當成是湯底,然後,也會加一些肉類,就以五花肉最好,因為有油脂,也有蛋白質,如果要吃素的話,可以加蛋,炒過的蛋,加油炒過的蛋,然後跟豆腐,對,都是可以增加它的味道的一種方式。

除了野菜湯能品嘗到野菜原味,參與學員還用大花咸豐草來煎蛋,顛覆一般人對野草的想像,享受野菜饗宴後,社區還安排草木染活動,讓學員體驗大自然的奧妙,大人小孩都有豐富收穫。

[民 眾]
以前的人可能,我們客家人穿的藍衫,也是用草植物去染成這個顏色,所以其實,還是一個不管,在吃方面,還是衣服,食、衣、住、行,可能我們可以重新去了解說,這些,植物大自然的草,或是說樹,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民 眾]
那其實他到戶外去啊,其實對他的那個,觀察力啊,或者是跟自然親近的這一個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一個幫助,那再來就是也很希望說,他能夠說認識這一塊土地,因為我們也經常到國外去走動,對,然後對台灣這塊土地呢,當然是希望它能夠更扎根的越深越好。

從野外一花一草認識起,南埔社區藉由食農教育小旅行,帶著民眾走進田野、貼近大自然,串起農村生活中食物生產與生態的關係,看見農村不一樣的價值。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